/ 投资杂谈 / 108浏览

投资是相信过程,还是唯结果论?

我喜欢的NBA球星恩比德有句口头禅:相信过程。这位曾经饱受伤病困扰的逗比相信,将过程做到完美,就会有好的结局。

可惜竞技体育是个唯结果论的地方,乔丹东决0-2通宵赌球,赢了总冠军就成为职业生涯的美谈。

相信过程or唯结果论,其实不仅仅在竞技体育中有争议,在投资中同样如此。

投资的过程是什么过程?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有句话讲得很好,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在笔者的理解里,这里的认知包含了两方面: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

投资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股民经常自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炒个A股,很快会从宏观经济到产业趋势无一不通。

不说量子通信、VR、元宇宙这些有些前沿的概念,今年如果不能对锂电池的电解液、光伏的异质结、碳中和里的煤炭讲上两句,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是个合格的A股投资者。中国的大学教育常常被批评离前沿产业太远,我看A股就是离前沿产业太近了,往往产业上还没影呢,A股已经拉了两三倍了。

这当然是调侃,但某种意义上也是投资所需要的。投资是需要很勤奋地去认知市场的,宏观环境、产业逻辑、公司质地都在不停地变化,不敏锐地跟踪这些变化,就会慢慢远离真相。

确实不能够频繁交易,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持仓的研究和跟踪。易方达的消费男神萧楠就说过不要低估持有的难度。

有一个著名私募的持仓一直是那几个票,反复路演之后,就有投资人问,我为什么要付给你管理费和20%的业绩报酬,我自己买这些股票不就好了?私募老板回答道,你付我钱,就是因为我能拿着不动。

对世界的认知除了这些对动态变化的不断跟踪,还有那些枯燥的基础知识,这就更不用说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是很大的,我们注定是没有办法认知整个世界的,只能认识世界的一小部分。

该如何选择去认知哪一部分的世界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知自己。

相传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里有三句箴言:凡事勿过度,不妄加承诺,认识你自己。古往今来的哲学都很强调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事,吕秀才就用“我是谁”的问题逼死了姬无命。

为什么认识自己很难?因为人性会袒护自己,对自己犯过的错和性格上的缺陷会自然的起掩饰之心。怪别人、怪社会都很容易,分析自己有什么问题,是需要反人性的。

中国古人讲修身,其实就是一个一辈子和自己的人性做斗争的过程。朱熹、王阳明、曾国藩那一套士大夫的行为逻辑,其实都是这个。

这跟投资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交割单。

交割单里几乎赤裸裸地写满了自己的贪婪、恐惧和愚蠢,我们自己所有性格上的缺陷,几乎都写在交割单里。是坦诚的面对,还是选择性地忽视,下次再亏一次钱?

绝大部分人是把简单的错误重复犯,然后亏掉一辈子的钱。投资这个场景太过残酷,其他地方犯错,多少都还有挽回的可能性,但投资不同,亏了就是没了。亏掉50%,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来,这是个犯错成本特别高的地方。

本金少的时候,还可以犯几次错,然而很可怕的是,很多对投资一无所知的人,带着身家性命走进投资里,然后输掉一两次,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在德扑桌上,这些人就叫深筹的鱼,是鲨鱼的最爱。

在投资中,一定要逐渐地认清楚自己适合做哪类投资,是长期持有,还是跟随趋势,亦或是短线博弈。这些方法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自己要坚持在这些方法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少林武当的武功没有对错,但不能够强行去练不合适的武功,会走火入魔。要清晰地明白,绝大部分人,打好一套太祖长拳,就足以强身健体了,非要觉得自己是万中无一的武功奇才,苦练路边讨来的如来神掌,迟早会被现实的尿兹醒。

当然认识自己这本身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因为人也是会变得,年少时的心性和中年时的心境肯定是不同的。这个过程,其实做个留痕是很重要的,有迹可循,正经人才写日记,社会里大多数都是不正经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投资的过程分为两步:确的认识世界,正确的认识自己。前者需要勤奋,后者需要坦率。

投资的结果是什么结果?

很多人认为投资的结果就是业绩,关于业绩也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一年五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一倍者却寥若辰星。

每年到年底的时候,总有媒体炮制出一张,10万块每个月都买到最牛股票一年可以赚X千万的无聊图表,虽然无聊得很,挨不住老百姓喜闻乐见,堪称投资界的年度姨妈帖。

人民群众对一夜暴富的迫切渴望同“钱难赚屎难吃,王八好当气难受”的困难,构成了A股市场的主要矛盾。

因此八年一万倍的财富故事在A股总是极具号召力,个人投资者往往寄希望于掌握一种绝世武功,从此驰骋股海,笑傲财富。

这种极具群众基础的心态,就衍生出了花样百出的“一年五倍”叙事。从淘股吧实盘大赛到雪球P图大V,从打龙头板到行业轮动,赚钱路径各异,但有相同的特征,就是快。屌丝逆袭,只争朝夕。

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似乎真的在身边反复上演。打板一年几十倍收益,几轮主题炒作身价嘉陵。看起来也不是特别难,只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做好那几波操作就可以。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通,也放大了这种焦虑,晒实盘始终是各类投资社区里最有效的吸粉路径。炒大哥作业赚钱,是无数普通投资者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心愿。

问题在于,这个心愿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和普通。A股最不弱者的弱者体系投资者冯柳,开通微博后的第一条就是“如果你读懂了冯柳,就知道抄作业没用”。

一年五倍的作业,其实抄不起来。所有“一年五倍”叙事中,都特别喜欢强调结果。问题是,越极端的结果,实现的概率就越小。

八年一万倍中,哪怕有再多的方法论,再来一次,还能不能行,恐怕没人能打包票。投资是概率的游戏,在不确定性中诞生的结果,难以完美地复制。

1024个人石头剪刀布大赛,赢得冠军的那个人还能再赢一次吗?大概率不行。

打板或者主题投资,某种意义都是在制度套利,是针对A股特殊时期的制度和投资者结构,衍生出的投资方法。当然都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也需要明白,这都是一些修炼难度极高的武林绝学。不是万中无一、骨骼惊奇的武学奇才,投入得越多,越容易走火入魔。很多时候,天资卓绝都还不够,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乎走向了玄学。

一年五倍是一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而现有舆论环境下,又特别推崇那最后成功的一将。呈现出一种一年五倍如过江之鲫的盛景,但看不见的是有太多失败者隐匿其后了。

一年五倍的故事还有残酷的B面,高波动策略,会向上波动,就会向下波动。前面说过,投资是个犯错成本特别高的事,资本金的扩大,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放杠杆,波动和永久损失往往就在一线之隔。

把时间拉长,策略有效性就会备受考验,如果策略不是真的在数学期望上显著为正,一年五倍很快就会变成折返跑。淘股吧大神灯芯人,做了好几年,资金量依然还是十万级别,波动确实刺激,问题是人生能蹉跎几个几年呢?

总的来说,一年五倍的策略,即便真的有效,也难度极高不适合所有人,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只是波动高而已,仅此而已。

五年一倍意味着年化收益率为15%,公募从业十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中,年化收益能够达到15%的,真是寥若晨星。

这其实很好理解,中国权益类公募的底层资产就是沪深300,年化收益大约在12%左右。要达到年化15%,就意味着要做出年化8%左右的超额收益,如果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这大约就是极限水平了,大多数优秀的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会在15%左右。

很多主题基金经理在最近连三年取得了惊人的业绩,但如果把周期拉长到十年,让产业经历一个周期的轮回,结果不会有什么不同。

从五年这样的长周期去评价业绩时,就必须要做好归因分析。海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沉淀,夏普、信息比率、晨星风格箱……各种工具琳琅满目。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解释清楚赚的是什么钱。

业绩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全部,在取得业绩的同时,用了怎样的方法、承担了怎样的风险同样重要。既可以是用高波动高风险去追逐一年五倍,也可以是承担适当的风险获取阿尔法收益。

业绩的稳定、持续和有效,都是投资结果的一部分,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才不会陷入盲目追逐一年五倍的陷阱。很显然,投资的结果不仅仅是业绩上的数字,而是一整套体系。过于看重业绩,就会走向。

最后的话

世界的最微观处,呈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动,但电子并非沿着轨道运动。人们为了描述电子的运动,衍生出了电子云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某个点附近的密度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机会的大小。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则表明电子出现的机会少。

想要准确地知道电子运行的结果是很难的,但原子核几乎决定了电子云的大体形状。

我想投资其实也是这样,想要强求结果是很难的,但只要把投资最内核的东西搞清楚,模糊的正确是可以获得的。

— END —

https://mp.weixin.qq.com/s/ez5iTsl4iUEZrSs5QUQEZQ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