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杂谈 / 76浏览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介绍

https://item.jd.com/13241117.html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融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深刻分析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财政制度安排和行政体制改进设想,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郭庆旺

吕冰洋的这本书,是我迄今读到的关于中国央地财政关系的最清晰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

寻求保持社会活力与实现社会秩序的制度设计,是任何一个时代国家治理追求的根本目标。此书按照“央地关系”的制度线索对我国“封建-郡县”的历史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解释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创造性实践。反复读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夸赞的可贵探索!

——东北财经大学前校长,吕炜

央地关系属于纵向的国家治理结构,央地财政关系是其中的基础和支撑,事关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效能。吕冰洋教授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此做了透视性的检测分析,有高密度的信息量和启发性的结论,值得一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目录

第一章 导论:郡县治,天下安

一、 千年难题:集权还是分权?

二、 本书的研究逻辑

第二章 郡县制下央地关系治理的千年矛盾:

事上与安下

一、 郡县制:回避不了的历史传统

二、 郡县制下官员的行为观察

三、 郡县制传统对央地关系的影响

四、 郡县制后集权与分权的循环

五、 总结

第三章 国家能力视角下的央地关系理论:

活力与秩序的平衡

一、 秩序目标与郡县制的形成逻辑

二、 政府间分权内容

三、 国家能力理论及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

四、 秩序目标下的分权命题

五、 活力目标下的分权命题

六、 总结

第四章 1980—1993年的“分灶吃饭”:

活力激发下的失序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央地关系

二、 改革前的财政压力与改革目标

三、 分灶吃饭体制变迁的过程

四、 分灶吃饭体制的积极影响:地方活力激发

五、 分灶吃饭体制的消极影响:央地失衡、竞争失序

六、 总结

第五章 1994年后的分税制:活力与秩序的相对统一

一、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意图

二、 年分税制的改革内容

三、 分税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

四、 分税制后政府间行政关系改革

五、 分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活力与秩序的相对统一

六、 总结

附录 1997—2012年中国税收高速增长之谜的解释

第六章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解释之一:财政激励制

一、 分税制为什么会推动经济增长:张五常之问

二、 各级政府税收分成测算:蛋糕怎么分

三、 分税制的契约性质:税收弹性分成

四、 分税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五、 总结

第七章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解释之二:目标动员制

一、 目标动员的层次:战略、规划与计划

二、 政府目标动员的规律

三、 干部考核制度对目标实现的保障作用

四、 目标动员制: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第二种解释

五、 关于官员晋升锦标赛假说的迷思

六、 总结

附录 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工作办法

第八章 国家组织动员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

人财齐用

一、 一般性转移支付:平衡中的激励

二、 专项转移支付:偏好错位下的积极均衡策略

三、 以人为主的中国特色转移支付:干部派遣

四、 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作用

五、 总结

附录 干部派遣的实践例证:干部援藏

第九章 分税制的消极影响:为政杂利杂害

一、 跛脚的分税制改革

二、 地方政府职能行使与分税制角色

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分税制角色

四、 总结

第十章 顾炎武方案与政府间行政关系改革:

寓分权于集权

一、 顾炎武对央地关系构建的思考

二、 央地关系改革的原则

三、 政府间行政关系改革思路

四、 “寓分权于集权”框架下的政府权力约束

五、 总结

附录 顾炎武所著的《郡县论》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有效激励

一、 政府间事权分配改革

二、 政府间税收分配改革

三、 政府间转移支付改革

四、 总结

第十二章 地方税系建设方案:受益性原则

一、 地方税建设的方向

二、 税种性质与对应政府层级分析

三、 县级政府主体税:零售税或增值税分成

四、 省级政府主体税种:个人所得税

五、 各级政府分税设计

六、 总结

第十三章 结论:发挥两个积极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介绍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论述中国央地关系的历史、逻辑和影响,探索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实现“集分平衡”的央地关系制度框架。中国央地关系受郡县制传统影响深远,这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不断寻求集权和分权的平衡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激励制”和“目标动员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激发经济和社会活力方面有所不足。《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主张以“寓活力于秩序”为导向构建央地关系,主要内容为赋予县级单位更多行政和财政自主权,强调分权与活力;县级以上单位借鉴郡县制治理经验,强调集权与秩序。

吕冰洋 著

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2011 年“新世纪很好人才”, 2017 年青年“长江学者”,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治理框架下中国财税体制研究”首席专家。围绕中国现代财政制度构建、央地关系改革等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很好期刊上发表大量研究论文。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