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金融时报再度吹风央行购买国债,同时提到“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市场有声音将“央行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理解为中国版的QE,抑或是类似日本央行的YCC政策。针对种种猜测,机构指出,央行买国债不是QE,不是赤字融资,也不是YCC。相对客观的认知是,本质上或可以将“央行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视作对降准的替代。
远未到“中国版QE”阶段
丛央行视角出发,市场有声音将“央行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理解为中国版的QE。对此,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表示,该理解显然是不对的。量化宽松是在常规的货币政策空间耗尽(例如零利率)后的被迫之举。当前我国常规的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政策。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进一步解释,当前我国OMO和MLF利率分别为1.8%和2.5%,远没有到零利率的水平。而且,当前“MLF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利率调控传导路径颇为通畅,货币政策的传导及时、有效。
江海证券投资顾问朱陈东对qeubee live分析称,海外央行在QE前就开始通过购买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QE后更是通过购买国债来成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然而,中国目前还远未到“中国版QE”的阶段。
朱陈东认为,原因在于,相关部门或意在把购买国债作为常备工具加入工具箱,而购买国债的投放方式,也可以拉长投放资金的期限以及扩大交易对手,从而稳定资金水平和缓解资金分层现象。综上,国内不采取QE政策空间依然存在,短期内采取QE的必要性与概率并不高。
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与“赤字融资”有区别
而从财政视角出发,针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天风研究·固收指出,公开市场操作过程中进行债券交易,与“赤字融资”仍有一定区别。
具体区别在于,前者是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后者则是央行与财政的进一步协同与配合,也已经超脱了常规利率政策调控的范畴。
天风研究·固收认为,即使开展央行买卖国债操作,也依旧在坚持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但该方式仍然是赤字货币化的关键一步,也是对未来政策空间的拓展。
机构认为,后续需注意央行与财政部举措的配合节奏。红军债市笔记公众号指出,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及,“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或指向财政部进一步调控国债发行规模与节奏为解决利率脱锚的更优解。
央行买国债概念与YCC截然不同
还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我国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是为了控制国债收益率曲线长端,类似于日本央行的YCC政策。
对此,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表示,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主要是为了吞吐基础货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然这样的操作在客观上具有影响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能力,但是其与对长期利率设立目标区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进一步指出,当前包括准备金工具在内的不少货币政策工具也都有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能力,但这些显然不是YCC政策,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亦是如此。
“央行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或为降准的替代
对于“央行买卖国债”的本质理解,多家机构指出,可以视作对降准的替代。
天风研究·固收指出,央行OMO买卖国债是央行调剂银行间流动性的工具之一,投放的资金期限长,操作更加灵活,可以视作对降准的替代。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也认为,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亦具有向银行体系供给和吸收长期流动性的作用,未来可逐步地替代准备金工具的一些功能。该机构亦在此前报告《如何做到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4年货币政策展望》中建议“货币当局可研究储备若干新的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如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等”。
辽宁东港农商行副行长毛鸿军对qeubee live表示,央行买卖债券的交易对手是国有大行,也就是OMO的交易对手范畴。“二级市场的国债买卖不存大幅放水的说法,只是释放了较长期限的流动性,有可能用购买国债替代降准,但是资金使用成本高于降准”。
2024-04-25 18:04 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tkr8ORG4iT8Nqf9DZCo3Tw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