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密斯特舒
【 题记 】
一边读老子一边读巴菲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它让人感受到东西方顶级智慧之间竟是如此异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虽然年龄相差了2500余岁,从事的是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一个是图书管理员,一个是投资家——但是两人所讲的道理却高度相通,毫无时空的隔膜。
举几个例子说明这种智慧的联通。
巴菲特恪守不熟不投的原则,绝不做跨越自己能力圈的投资决定,他说:“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老子则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巴菲特极为自律,哪怕在一件小事上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老子则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巴菲特深知辩证之法,他说:“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终将自我毁灭。”老子则说:“反者道之动。”
巴菲特喜欢逆向思考,他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老子则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巴菲特喜欢集中持股,他建议每个投资人都给自己一张卡片,上面只允许自己打20个小洞,每次买入一种股票时,就必须打一个洞,打完20个,就不能再买股,只能持股。老子则说:“少则得,多则惑。”
巴菲特善于等待,他说:“诀窍是当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时,就什么也不做。”老子则说:“致虚极,守静笃。”
巴菲特钟情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享受复利的魔力,他说:“我们偏爱的持股期限是永远。”老子则说:“不失其所者久。”
巴菲特对于风险非常小心谨慎,他说:“有些时候我们过于谨慎,但我宁可一百次的过于谨慎,也不愿1%的不谨慎。”老子则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巴菲特在投资中植入正直和善良的价值观,强调爱的力量。他说:“你给别人的爱越多,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老子则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这个阅读体验使我产生一点创作冲动——将老子和巴菲特拉到一起做个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假设老子复活了,好学的他对投资这门显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又恰好在奥马哈小镇遇到了巴菲特,就向这位当世投资大神问个究竟。恰好巴菲特也知道老子是东方的得道高人,于是热情延请老子至家中做客,请益修为之道。
这样的场景巴菲特一定不会忘记叫来自己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论思想性,芒格比巴菲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巴菲特长子霍华德的说法,他所认识的人中,他父亲的聪明才智排行第二,而芒格排名第一。
芒格当然乐于赴会。于是在约2588岁须髯尽白的老子、87岁仍然喜欢喝可乐吃薯条的巴菲特和93岁少言而犀利的芒格之间发生了一场巅峰对话,他们一聊便是十日,每日一个话题,场面可谓精彩纷呈,智慧爆棚。
在这场对话中,密斯特舒有幸被邀请为聊天助理。为了便于称呼,老子还给密斯特舒起了个昵称,“舒姓拆开,左舍右予,不如就称呼你‘小舍’吧,小舍小得嘛!”密斯特舒欣然接受这助聊的角色,并在每次讨论后记录下了自己的旁听心得。
(按:为了如实地呈现老子、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对话中多数是他们说过的原话,并以直接引语的方式标出,未以直接引语标出的部分则是为了对话流畅的需要所设计的串词。)
之一︱自知者明
宾主坐定,巴菲特开门见山,问老子修为之道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老子却摆摆手说,今天先不论道,我脱离实践好几千年,还是先做点调研,听听两位投资大师介绍介绍投资学的窍门。
巴菲特心想,这老子果然虚怀若谷,便问老子想了解什么,他和查理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老子反问巴菲特和芒格,做投资第一要紧的事是什么?
就像每年的投资者见面会一样,巴菲特总是唱主角的那个,他先回答说,以他几十年的经验,做投资首先是要了解自己。
老子请巴菲特展开讲述一下。
巴菲特:“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
老子:为什么这么说?
巴菲特:这是因为“风险恰恰来源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你说呢,查理?
芒格:同意,“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巴菲特:没错,“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鸭子,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面上升,你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时你却以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很多人往往这样。我跟查理不是。“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老子:落到操作层面,你们在投资中具体是怎么确保不愚弄自己的呢?
巴菲特:“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老子:看来你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巴菲特:“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且我喜欢我的工作。也许成为一个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星非常不错,但这是不现实的。”
你必须作出取舍,“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老子:所以,自我定位很重要。
巴菲特:是的,“生活的关键在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
老子: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能力圈太小,你们会有这种焦虑吗?
巴菲特:“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老子:也就是说关键的不是能力的大或小,而是你得知道自己能力的大或小。
巴菲特:是的,“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落实到投资中,我的策略是“与其杀死毒龙,不如避开毒龙”。
聊到这里,老子觉得非常有趣,但还不够解渴,于是就问巴菲特有没有具体的案例来帮助理解。但是巴菲特觉得自己表扬自己有点难为情,于是请助聊小舍帮助介绍一下。
小舍:巴菲特和芒格先生躲避科网泡沫是投资史上经典的一页。1999年的时候美国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互联网股票是当时最热门的股票,只要公司名字里有个“com”,股价便能够一飞冲天。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坚持不碰科技股,因此投资收益远低于那些追逐科技股的投资者,为此他们遭受了极大的压力。有个叫《巴伦周刊》的杂志甚至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沃伦,你怎么了”来质疑巴菲特。后来网络股泡沫破灭,股指从5046点下跌78%至1114点,之前志得意满的人纷纷破产,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却躲过了一劫。
老子:果然是经典案例,那么,巴菲特先生,当时你为什么不碰科技股呢?
巴菲特:我曾经对记者解释过不碰科技股的原因:“它不是我的优势。对科技公司认识最深刻的人,我可能在全世界的前一千、前一万名都排不到。我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公司,我一般会把公司分为三类:‘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以及‘很难的公司’。好的公司、不好的公司,是我花半天时间就能够看出来的,而那些花了半天时间看不出来的,我也不会强迫自己花半个多月时间去看。”
老子频频点头,显然巴菲特所说的引起了他的思考。
他继续追问:“除了认识自己的能力圈以外,投资中了解自己是否还包含别的方面?”
巴菲特:同样重要的是你必须认识自己的情绪。
老子:哦,为什么这么说?
巴菲特:“因为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偶然爆发会永远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
老子: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克服植根于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那么将会在投资中一败涂地?
巴菲特:的确如此。
老子:具体来说,贪婪和恐惧是怎样导致投资失败的呢?
巴菲特:很简单,恐惧的人“经常会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然而这种行为简直形同疯狂,就如你刚花了1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然后立刻就告诉经纪人,只要有人出价8万美元就卖了。”
老子:显然这个人很快就亏掉了2万美元,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恐惧。
巴菲特:是的,反过来也一样,一些人因为贪婪而去追逐已经涨幅过高的股票,结果自然是亏损。
查理在心性的研究上比我更有心得,查理,你讲讲?
芒格:我经常告诫投资者,“每个人都必须在考虑自己的边际效用和心理承受能力后才能开始加入游戏。如果亏损会让你痛苦——而且有些亏损是不可避免的——那你最好明智地毕生都选择一种非常保守的投资和储蓄方式。”
所以,“在投资中情商远比智商更为重要。做投资你并不必是一个天才,但你的确必须具备适合的性格。”
巴菲特:关于这个课题,查理可以讲很多。他专门写过一篇《人类误判心理学》,共总结出25种需要注意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也是一个个心理陷阱,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
老子:很愿意听芒格先生详细分享一下。
芒格:既然老先生有兴趣,我就简单介绍几种人类常常掉进去的心理陷阱,比如:
“喜欢/热爱倾向”:人类享受被喜欢或被热爱的感觉。这个心理倾向会导致人们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或者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老子:这是中国人说的“爱屋及乌”。
芒格:相对应的是“讨厌/憎恨倾向”:即使刚出生的人也会天生就讨厌和憎恨对他不好的人。这种倾向会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老子:这是“恨屋及乌”。
芒格:再比如“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做出改变。这种倾向是如此强大,乃至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结论,他自己通常会信以为真。
老子:这是“自欺欺人”。
芒格:又如“社会认同倾向”:人们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边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0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背对电梯口,那么当陌生人走近电梯时,他通常也会摆出相同的姿势。
老子:这是“随波逐流”。
芒格:还有“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许多人会根据从前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从而犯错。
老子:这是不愿意动脑筋,懒!
芒格:是的。
老子:非常有意思,今天听两位分享,才知道投资原来也是一门有关心性的学问。
巴菲特:老先生对此有何评论?
老子:我非常认同你们的观点,事实上,修为之道也是如此,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被后人编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巴菲特:我和查理都不懂古汉语,能否做个解释?
老子:“知人者智”是指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别人看的很清楚,那么他是一个智慧的人。“自知者明”是说,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后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从我的这句话里引申出去的。
巴菲特:有时候,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更难。
老子:的确是这样,但是现实中人人都以为最了解自己,其实不是。听听芒格先生刚才介绍的种种心理陷阱,就知道了解自己有多难了。
巴菲特:非常同意。
小舍小得:一流投资家都是自我认知的高手
不光是巴菲特和芒格,一流的投资家都是自我认知的高手。
20世纪20年代华尔街最传奇的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尔总结过:“投机者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他自己,因为人类有希望与恐惧的本性”。他还指出“自以为了不起是一种病,它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弊病,在华尔街,对于一个投机者来说,尤其如此。”所以,“如果一个股票交易者能学会如何避免妄自尊大,付出再高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债王格罗斯奉利弗莫尔为偶像,他在自己办公室墙上贴着利弗莫尔的语录:“实践中投资人必须提防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提防自己。这是做好投资的关键一步!”
索罗斯则善于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
另一位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有过类似的总结: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他详细列举了影响投资的最主要7个心理因素: 贪婪、恐惧、自欺欺人、从众、 嫉妒、自负、妥协。霍华德给出的忠告同样是“认识它们”。
不妨说,投资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心性哲学,这一哲学的根基十分久远——比老子说出“自知者明”更早,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给出的最古老神谕之一就是“认识你自己”。东西方的古老箴言历时数千年而不朽,可见这是人性永恒的难题。
(按:为了如实地呈现老子、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对话中多数是他们说过的原话,并以直接引语的方式标出,未以直接引语标出的部分则是为了对话流畅的需要所设计的串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重阳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重阳投资2020-02-05
https://www.cmtzz.cn/news/308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