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杂谈 / 2浏览

十日谈(三)| 老子对话巴菲特:反者道之动

摘要:万物皆有周期,要理解并接受投资中“不朽的循环”。

文/密斯特舒

【 题记 】 

一边读老子一边读巴菲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它让人感受到顶级智慧之间竟是如此异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虽然年龄相差了2500岁,从事的是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一个是图书管理员,一个是投资家——但是两人所讲的道理却高度相通,毫无时空的隔膜。

基于这种智慧的联通,产生了老子和巴菲特之间这组穿越时空的虚拟对话。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也参与其中,小舍则是这场对话的聊天助理,协助对话的顺利进行并在每次讨论后记录下自己的旁听心得。

此为对话的第三篇,双方聊的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对投资的启示。

 反者道之动 

老子:上两回我们谈的都是关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内容,我想继续讨教,在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并学会自律之后,从事投资该做哪方面的进一步准备?

巴菲特:在我看来,应当是正确认识市场的变化。但是市场的变化也逃不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方面您是绝对高手,所以今天我倒想先请教一下老先生,在您看来,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老子:那好,今天我就由我先来谈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觉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反者道之动”。

巴菲特:请老先生展开做个解释。

老子:这句话字面上可以解释为“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但是展开讲,可以衍生出许多层次。

巴菲特:愿闻其详。

老子:我的著作《道德经》其实通篇都在讲这个道理,比如在第二章我曾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巴菲特:古汉语真是太精深了,还请老先生用大白话翻译一下。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没有“有”就没有“无”,“有无”是相对应而生的;没有“难”就没有“易”,“难易”是相对应而成的;没有“长”就没有“短”,“长短”是相对应而显露的;没有“高”就没有“下”,“高下”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没有“前”就没有“后”,“前后”是相对应而形成次序的。

巴菲特:能否简单地理解为,矛盾的对立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老子:正是此意,不过这只是“反者道之动”的第一层含义。

巴菲特:第二层含义又是如何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我曾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巴菲特:这又是什么高深的意思?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巴菲特:这听起来有点玄乎,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很罕见。

老子:这确实不太直观,小舍,你有什么高招给巴菲特先生通俗地解释下?

小舍:老先生见笑,我哪里有什么高招,不过我可以引进一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南师不仅学问丰富,而且有许多传奇的经历,所以不时有一些常人体会不到的观察。比如“大音希声”,他说,银河系统昼夜都有声音,这声音其大无比,科学仪器可以探测得到,但人类听不到,即使听到了普通人的耳朵也受不了。关于“大象无形”,他说,最大的是虚空,而虚空是没有形状的。

巴菲特:相当玄妙,是否可以理解为矛盾着的对立物有时候竟是互相包含,而且互为转化的?

老子:巴菲特先生理解的非常准确,这便是“反者道之动”更深层的意思。这个道理再往深处推便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巴菲特:莫非“无中生有”这个词是从老先生这里来的?

老子:正是。不过后人歪曲了我的意思,把它搞成了贬义词。我原本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巴菲特:这已经涉及到本体论了,我们拉回来一点,我比较好奇对立双方互相转化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老子:这便是我在《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所讲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巴菲特:古文真费解,请小舍来翻译一下。

小舍:我引用一下林语堂先生的解释:任何事物,要收敛的,必定会先扩充;要衰弱的,必定会先强盛;要废堕的,必定会先兴举;要取走的,必定会先给予。这个道理,看似隐微,其实很明显。

老子:林语堂先生的解释很精彩,经过这样的二元转化,不难看到,道的运动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循环往复的。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圆。

巴菲特:老先生所讲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哲学,我想进一步探讨,二元对立转化的极端状态是怎样的?

老子:“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巴菲特:何解?

老子:这句话好理解。“狂风不会吹一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整天”。

巴菲特:哈!有意思,自然界的道理跟投资简直太相通了。

老子:哦,莫非巴菲特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论述?

巴菲特:我也曾经说过:“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终将自我毁灭,若是成长的基础相对较小,则这项定律偶尔会被暂时打破,但是当基础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好戏就会结束,高成长终有一天会被自己所束缚。”

是这样吧,查理?

芒格:我赞同。有个经济学家,可能是赫伯•斯坦因说过一句同义反复的话,我很喜欢那句话:“如果一件事情无法永远延续下去,它最后就会停下来”。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总结:“所有人类对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度追求,在一个有限的地球上,最终都以惨痛收场。”

老子:有趣,看来世上的道理是一样的,来得越快去得也越快,一切都处于辩证状态。

巴菲特:是的。我的好朋友,也是著名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发明了一个“钟摆意识”理论,讲的非常形象生动,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兴趣听听?

老子:当然,你这位朋友的理论是怎样的?

巴菲特:马克斯认为,投资市场在三种情况中都会出现“钟摆式”起伏:一是在情绪高涨与低迷之间;二是在为升势而喜与为跌势而忧之间;三是在价值被高估和低估之间。比如,恐惧与贪婪是两个极端,多数时候钟摆处于两极之间,但它在中点停留的时候并不长。钟摆不可能永远朝向某个端点摆动,或永远停留在端点处。所以,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钟摆意识”。

老子:钟摆总是来回摆动,既不会永远指向恐惧,也不会永远指向贪婪,恐惧到极点便产生希望,贪婪到极点就产生危险。这也是一种“反者道之动”。

巴菲特:是的,正是如此。

芒格:妙极了!

小舍小得:投资中“不朽的循环” 

用中国人最喜欢的月亮或许可以将“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哲学解释的更具美学色彩。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圆了就会月缺。但是反过来说,月缺又总会再圆。所以,月亮总是在圆缺之间,永不定格。就像霍华德·马克斯的钟摆。

更为简洁的还属《易经》,“物极必反”四字道尽玄机。所以太极图是一个圆,阴阳两极在其中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又互相转化,形成一种“不朽的循环”,生生不息,妙用无穷。

有趣的是,西方文化中同样蕴含着高度类似的反论。耶稣的反论是:“失去生命者,获得生命”。爱默生则说:“终即始;黑夜之后必有黎明,大洋之下另有深渊”。

投资大师就是那些相信这种朴素哲学并能够知行合一的人。“能够肯定的事情之一是,极端市场行为会发生逆转。”霍华德说,“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相反,它们都是一定的循环模式的组成部分,是可以掌握并从中获利的。”

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

约翰·邓普顿有句流传更广的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相反,在失败的投资者那里,“摆幅越接近最大时,人们越倾向于将之视为永恒状态”。这就像某些人看到十五的月亮,就相信月亮永远会是圆的一样。于是,在牛市里,人们相信股市将永远上涨,越涨越追。在熊市里,人们相信股市将永远下跌,越低越抛,最终亏损出局。

(按:为了如实地呈现老子、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对话中多数是他们说过的原话,并以直接引语的方式标出,未以直接引语标出的部分则是为了对话流畅的需要所设计的串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重阳投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重阳投资2020-02-12
https://www.cmtzz.cn/news/30836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