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杂谈 / 2 views

《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书中自有黄金屋

《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书中自有黄金屋

Louis Li(李录)

二十多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学生只身来到美国,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从
事了投资行业,更没有想到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当代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
2004 年,芒格先生成为我的投资合伙人,自此就成为我终生的良师益友。这样的机遇恐
怕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

像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巴菲特/芒格崇拜者一样,两位老师的教导,巴郡(即伯克希
尔·哈撒韦公司)的神奇业绩,对我个人的投资事业起了塑造式的影响。这些年受益于芒
格恩师的近距离言传身教,又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他思想的博大精深。一直以来,我都
希望将这些学习的心得与更多的同道分享。彼得·考夫曼的这本书是这方面最好的努力。
彼得是查理多年的朋友,他本人又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职业书虫”。由他编辑的《穷
查理宝典》最为全面地囊括了查理的思想精华。彼得既是我的好友,又是我的投资合伙
人,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这本书的整个出版过程。2005 年第一版问世时,我如获至宝,
反复研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那时我就想把这本书认真地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不想这个愿望又过了五年才得以实现。2009 年,查理 85 岁。经一位朋友提醒,我意识到
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对恩师最好的报答,同时也完成我多年希望与同胞分享芒格智
慧的心愿。

现在这本书即将出版了,我也想在此奉献我个人学习、实践芒格思想与人格的心路历
程、心得体会,希望能对读者们更好地领会本书所包含的智慧有所裨益。

第一次接触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体系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时候我刚到美国,
举目无亲,文化不熟、语言不通。侥幸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本科,立刻便面临学费、生
活费昂贵的问题。虽然有些奖学金以及贷款,然而对一个身无分文的学生而言,那笔贷款
是天文数字的债务,不知何时可以还清,对前途一片迷茫焦虑。相信很多来美国读书的中
国学生,尤其是要靠借债和打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

由于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长大,我那时对经商几乎没有概念。在那个年代,商业在中
国还不是很要紧的事。一天,一位同学告诉我:“你要是想了解在美国怎么能赚钱,商学
院有个演讲一定要去听。”那个演讲人的名字有点怪,叫巴菲特(Buffett),很像 “自助
餐”(Buffet)的意思。我一听这个名字满有趣,就去了。那时巴菲特还不像今天这么出
名,去的人不多,但那次演讲于我而言却是一次醍醐灌顶的经历。

巴菲特讲的是如何在股市投资。在此之前,股市在我脑子里的印象还停留在曹禺的话
剧《日出》里所描绘的 30 年代上海的十里洋场,充满了狡诈、运气与血腥。然而这位据
说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的美国成功商人看上去却显然是一个好人,友善而聪明,颇有些学
究气,完全同我想像中的那些冷酷无情、投机钻营的商人南辕北辙。

巴菲特的演讲措辞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可信。一个多钟头的演讲把股票市场的道理
说得清晰明了。巴菲特说股票本质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票的价
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所决定的。而公司的价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净资产决定的。
虽然股票价格上上下下的波动在短期内很难预测,但长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价值决定
的。而聪明的投资者只要在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时候买进,又在价格接近或
者高于价值时卖出,就能够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赚很多钱。

听完这番演讲,我觉得好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难道一个聪明、正直、博学的人,
不需要家庭的支持,也不需要精熟公司管理,或者发明、创造新产品,创立新公司,在美
国就可以白手起家地成功致富吗?我眼前就有这么一位活生生的榜样!那时我自认为不适
合做管理,因为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不了解,创业也没有把握。但是如果说去研究公司的
价值,去研究一些比较复杂的商业数据、财务报告,却是我的专长。果真如此的话,像我
这样一个不名一文、举目无亲、毫无社会根基和经验的外国人不也可以在股票投资领域有
一番作为了吗?这实在太诱人了。

听完演讲后,我回去立刻找来了有关巴菲特的所有图书,包括他致巴郡股东的年信及
各种关于他的研究,也了解到芒格先生是巴菲特先生几十年来形影不离的合伙人,然后整
整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来彻底地研究他们,所有的研究都印证了我当时听演讲时的印象。完
成了这个调研过程,我便真正自信这个行业是可为的。

一两年后,我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支股票。那时虽然我个人的净资产仍然是负数,但
积蓄了一些现金可以用来投资。当时正逢 90 年代初全球化的过程刚刚开始,美国各行业
的公司都处于一个长期上升的状态,市场上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到 1996 年我从哥大毕
业的时候,已经从股市投资上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毕业后我一边在投资银行工作,一边继续自己在股票上投资。一年后辞职离开投行,
开始了职业投资生涯。当时家人和朋友都颇为不解和担心,我自己也对前途也没有十分的
把握。坦白说,创业的勇气也是来自于巴菲特和芒格的影响。

1998 年 1 月,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支持者寡,几个老朋友友情客串投资人凑了一
小笔钱,我自己身兼数职,既是董事长、基金经理,又是 秘书、分析员。全部的家当就是
一部手机和一架笔记本电脑。其时适逢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石油的价格跌破了每桶
10 美元。我于是开始大量地买进一些亚洲优秀企业的股票,同时也买入了大量美国及加拿
大的石油公司股票。但随后的股票波动令当年就产生了 19%的账面损失。这使得有些投资
者开始担心以后的运作情况,不敢再投钱了。其中一个最大的投资者第二年就撤资了。 再
加上昂贵的前期营运成本,公司一度面临生存的危机。

出师不利让我倍受压力,觉得辜负了投资人的信任。 而这些心理负担又的确会影响到
投资决策,比如在碰到好的机会时也不敢行动。而那时恰恰又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这时,
巴菲特和芒格的理念和榜样对我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在 1973~74 年美国经济衰退中,
他们两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我最失落的时候,我就以巴菲特和芒格为榜样勉励自己,
始终坚持凡事看长远。

随后,在 1998 年的下半年里,我顶住压力、鼓起勇气,连续做出了当时我最重要的
三四个投资决定。恰恰是这几个投资在以后的两年里给我和我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
报。现在回过头来想,在时间上我是幸运的,但巴菲特和芒格的榜样以及他们的书籍和思
想,对我的确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当时乃至现在华尔街上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
上所遵从的理论与巴菲特/芒格的价值投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比如他们相信市场完全有
效理论,因而相信股价的波动就等同真实的风险,判断你的表现最看重你业绩的波动性如
何。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
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 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其实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
便宜的股票呢?就像如果你最喜欢的餐馆里牛排的价格下跌了一半,你会吃得更香才对。
买进下跌的股票时是卖家难受,作为买家你应该高兴才对。然而,虽然巴菲特和芒格很成
功,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实际做法却与巴菲特/芒格的投资理念完全相反。
表面上华尔街那些成名的基金经理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根本是南
辕北辙,因为他们的客户也是南辕北辙。他们接受的还是一套“波动性就是风险”、“市
场总是对的”这样的理论。而这在我看来完全是误人子弟的谬论。

但为了留住并吸引到更多投资者,我也不得不做了一段时间的妥协。有两三年的时
间,我也不得不通过做长短仓(LONG-SHORT)对冲,去管理旗下基金的波动性。和做多
(LONG)相比,做空交易(SHORT)就很难被用于长期投资。原因有三:第一,做空的利
润上限只有 100%,但损失空间几乎是无穷的,这正好是同做多相反的。第二,做空
(SHORT)要通过借债完成,所以 即使做空的决定完全正确,但如果时机不对,操作者也
会面临损失,甚至破产。第三,最好的做空投资机会一般是各种各样的舞弊情况,但舞弊
作假往往被掩盖得很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败露。例如麦道夫的骗局持续几十年才被发
现。基于这三点原因,做空需要随时关注市场的起落,不断交易。

这样做了几年, 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倒是小了许多,在 2001~02 由互联网泡沫引发的
金融危机中我们并没有账面损失,并小有斩获,管理的基金也增加了许多。表面上看起来
还蛮不错, 但其实我内心很痛苦。如果同时去做空和做多,要控制做空的风险,就必须要
不停地交易。但若是不停地交易的话,就根本没有时间真正去研究一些长期的投资机会。

这段时期的回报从波动性上而言比过去好,结果却乏善可陈。但实际上,那段时间出现了
许多一流的投资机会。 坦白的说,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失败并不是由我错误决定造成的损
失(当然我的这类错误也绝不在少数), 而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不能够大量买进我喜欢的几
支最优秀的股票。

这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低潮。我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花大量的时间在本不是
我主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上。

在前行道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一个偶然的契机,我遇到了终生的良师益友查理·芒格
先生。

初识查理是我大学刚毕业在洛杉矶投行工作的时候,在一位共同朋友的家里第一次见
到查理。记得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对谈话者常常心不在焉,非常专
注于自己的话题。但这位老先生说话言简意赅,话语中充满了让你回味无穷的智慧。 初次
见面,查理对我而言是高不可及的前辈,他大概对我也没什么印象。

之后陆续见过几次,有过一些交谈,直到我们认识的第七年,在 2003 年一个感恩节
的聚会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推心置腹的交谈。我将我投资的所有公司,我研究过的
公司以及引起我兴趣的公司一一介绍给查理,他则逐一点评。我也向他请教我遇到的烦
恼。 谈到最后,他告诉我,我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就是华尔街的全部问题。整个华尔街的思
维方式都有问题,虽然巴郡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在华尔街上却找不到任何一家真
正模仿它的公司。如果我继续这样走下去的话,我的那些烦恼永远也不会消除。但我如果
愿意放弃现在的路子,想走出与华尔街不同的道路,他愿意给我投资。这真让我受宠若
惊。

在查理的帮助下,我把公司进行了彻底的改组。在结构上完全改变成早期巴菲特的合
伙人公司和芒格的合伙人公司(注:巴菲特和芒格早期各自有一个合伙人公司来管理他们
自己的投资组合)那样的结构,同时也除去了典型对冲基金的所有弊端。愿意留下的投资
者做出了长期投资的保证。而我们也不再吸收新的投资人。作为基金经理,我无须再受华
尔街那些投资者各式各样的限制,而完成机构改造之后的投资结果本身也证实了这一决定
的正确性。不仅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工作也顺畅了许多。我无须纠缠
于股市沉浮,不断交易,不断做空。相反,我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对公司的研究和了
解上。我的投资经历已经清楚地证明:按照巴菲特/芒格的体系来投资必定会受益各方。
但因为投资机构本身的限制,绝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不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它给了那些
用这种方式的投资者一个绝好的竞争优势。而这个优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
失。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在我同查理交往的这些
年里,我有幸能近距离了解查理,也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我在所阅读过的古今中外人
物传记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人。查理就是如此独特的人,他的独特性既表现在他的思想
上,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

比如说,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
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
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
人都失败了。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
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查理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研究收集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
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人类失败之著名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
正确决策的检查清单,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这点对巴菲特及
巴郡五十年业绩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

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他有儿童
一样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
求知欲和好奇心,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是可以使用正确
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这点上他和富兰克林非常相似,
类似于一位十八九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一旦离开
自己的领域不远,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所
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查理的脑子就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条框框。他的思想辐
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
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
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
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
资领域的重要问题。查理在本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普世智慧”。

查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基于对知识的诚实。他认为,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
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你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同时要注重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
的证据,并随时修正,即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事实上,所有的人都存在思
想上的盲点。我们对于自己的专业、旁人或是某一件事情或许能够做到客观,但是对于天
下万事万物都秉持客观的态度却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违人之本性的。但是查理却可
以做到凡事客观。在这本书里,查理也讲到了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可以培养客观的精神的。
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将使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从而
过上更幸福、自由和成功的生活。

但既使这样,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真正得到的真见卓识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
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一种不能够界定其边界的能力当然不能称为真正的
能力。怎么才能界定自己的能力圈呢?查理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
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
个观点。所以当查理真正地持有某个观点时,他的想法既原创、独特又几乎从不犯错。

一次,查理邻座一位漂亮的女士坚持让查理用一个字来总结他的成功,查理说是“理
性”。然而查理讲的“理性”却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理性。查理对理性有更苛刻的定
义。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查理具有敏锐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既使对于完全陌生的领
域,他也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巴菲特就把查理的这个特点称作“两分钟效应”——他
说查理比世界上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的本质说清楚。巴郡投资比亚
迪的经过就是一个例证。记得 2003 年我第一次同查理谈到比亚迪时,他虽然从来没有见
过王传福本人,也从未参观过比亚迪的工厂,甚至对中国的市场和文化也相对陌生,可是
他当时对比亚迪提出的问题和评论,今天看来仍然是投资比亚迪最实质的问题。

人人都有盲点,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巴菲特说:“本杰明·格拉汉姆曾经教我只买
便宜的股票,查理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拉汉姆
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
视野。”对此,我自己也有深切的体会。至少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查理帮我指出了我思
维上的盲点,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我现在还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慢慢爬行。巴菲特
五十年来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查理对他本人和巴郡的影响完全无人可以取代。

查理一辈子研究人类灾难性的错误,对于由于人类心理倾向引起的灾难性错误尤其情
有独钟。最具贡献的是他预测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会计审计制度的漏洞即将给人类带来
的灾难。早在 90 年代末期,他和巴菲特先生已经提出了金融衍生产品可能造成灾难性的
影响,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愈演愈烈,他们的警告也不断升级,甚至指出金融衍生产
品是金融式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将会给现代文明社会带来
灾难性的影响。2008 年和 2009 年的金融海啸及全球经济大萧条不幸验证了查理的远见。
从另一方面讲,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为防范类似灾难的出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特别值得政府、金融界、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与巴菲特相比,查理的兴趣更为广泛。比如他对科学和软科学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强
烈的兴趣和广泛的研究,通过融会贯通,形成了原创性的、独特的芒格思想体系。相对于
任何来自象牙塔内的思想体系,芒格主义完全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生。比如说,据我所知,
查理最早提出并系统研究人类心理倾向在投资和商业决策中的巨大影响。十几年后的今
天,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行为经济学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
奖的认可。而查理在本书最后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所展现出的理论框架,在未来也
很可能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理解和应用。

查理的兴趣不仅限于思考,凡事也喜欢亲历亲为,并注重细节。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
的私人双体游艇,而这艘游艇就是他自己设计的。他还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按自己的喜
好建造房子,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之后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全程参与。比如他捐助的所有
建筑物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的,这包括了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宿舍楼、哈佛高中科学馆以
及亨廷顿图书馆与园林的稀有图书研究馆。

查理天生精力充沛。我认识查理是在 1996 年,那时他 72 岁。 到今年查理 86 岁,已
经过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里,查理的精力完全没有变化。他永远是精力旺盛,很早起
身。早餐会议永远是七点半开始。同时由于某些晚宴应酬的缘故,他的睡眠时间可能要比
常人少,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旺盛的精力。而且记忆力惊人,我很多年前跟他讲的比亚迪的
营运数字,我都已经记忆模糊了,他还记得。86 岁的他记忆比我这个年轻人还好。这些都
是他天生的优势,但使他异常成功的特质却都是他后天努力获得的。

查理对我而言,不仅是合伙人,是长辈,是老师,是朋友,是事业成功的典范,也是
人生的楷模。我从他的身上不仅学到了价值投资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让
我明白,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时机固然重要,但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

查理喜欢与人早餐约会,时间通常是七点半。记得第一次与查理吃早餐时,我准时赶
到,发现查理已经坐在那里把当天的报纸都看完了。虽然离七点半还差几分钟,让一位德
高望重的老人等我令我心里很不好受。第二次约会,我大约提前了一刻钟到达,发现查理
还是已经坐在那里看报纸了。到第三次约会,我提前半小时到达,结果查理还是在那里看
报纸,仿佛他从未离开过那个座位,终年守候。直到第四次,我狠狠心提前一个钟头到
达,六点半坐那里等候,到六点四十五的时候,查理悠悠地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摞报
纸,头也不抬地坐下,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以后我逐渐了解,查理与人约会一定早
到。到了以后也不浪费时间,会拿出准备好的报纸翻阅。自从知道查理的这个习惯后,以
后我俩再约会,我都会提前到场,也拿一份报纸看,互不打扰,等七点半之后在一起吃早
饭聊天。

偶然查理也会迟到。有一次我带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创业者去见查理。查理因为从一个
午餐会上赶来而迟到了半个小时。一到之后,查理先向我们两个年轻人郑重道歉,并详细
解释他迟到的原因,甚至提出午餐会的代客泊车(VALET PARK)应如何改进才不会耽误客
人四十五分钟的等候时间。那位中国青年既惊讶又感动,因为在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一位
地位如查理一般的长者会因迟到向小辈反复道歉。

跟查理交往中,还有另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有一年查理和我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
会。活动结束后,我要赶回纽约,没想到却在机场的候机厅遇见查理。他庞大的身体在过
安检检测器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不断鸣叫示警。而查理就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检,
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的飞机已经起飞了。

可查理也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籍坐下来阅读,静等下一班飞机。那天正好我
的飞机也误点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问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巴郡也有专机,你为什么要到商用客机机场去经受
这么多的麻烦呢?”

查理答:“第一,我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我觉得坐商用飞机更安全。”但
查理想说的真正理由是第三条:“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engage life),而不希
望自己被孤立(isolate)。”

查理最受不了的就是因为拥有了钱财而失去与世界的联系,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单间,占
地一层的巨型办公室里,见面要层层通报,过五关斩六将,谁都不能轻易接触到。这样就
与现实生活脱节了。

“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查理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
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他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有一次他去西雅图参加一个董事
会,依旧按惯例坐经济舱,他身边坐着一位中国小女孩,飞行途中一直在做微积分的功
课。他对这个中国小女孩印象深刻,因为他很难想像同龄的美国女孩能有这样的定力,在
飞机的嘈杂声中专心学习。如果他乘坐私人飞机,他就永远不会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普
通人的故事。

而查理虽然严于律己,却非常宽厚地对待他真正关心和爱的人,不吝金钱,总希望他人
多受益。他一个人的旅行,无论公务私务都搭乘经济舱,但与太太和家人一起旅行时,查
理便会乘搭自己的私人飞机。他解释说:太太一辈子为我抚育这么多孩子,付出甚多,身
体又不好,我一定要照顾好她。

查理虽不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但因他太太是斯坦福校友,又是大学董事会成员,查理
便向斯坦福大学捐款六千多万美金。

查理一旦确定了做一件事情,他可以去做一辈子。比如说他在哈佛高中及洛杉矶一
间慈善医院的董事会任职长达四十年之久。对于他所参与的慈善机构而言,查理是非常慷
慨的赞助人。但查理投入的不只是钱,他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这些机构的
成功运行。

查理一生研究人类失败的原因,所以对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基于此,他认为
人 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一生不断提高修养,以克服人性本身的弱点。这种生活方式对查理
而言是一种道德要求。在外人看来,查理可能像个苦行僧,但在查理看来,这个过程却是
既理性又愉快,能够让人过上成功、幸福的人生。

查理就是这么独特。但是想想看,如果芒格和巴菲特不是如此独特的话,他们也不
可能一起在五十年间为巴郡创造了在人类投资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业绩。近二十年
来,全世界范围内对巴菲特、芒格研究的兴趣愈发地强烈,将来可能还会愈演愈烈,中英
文的书籍汗牛充栋,其中也不乏很多独到的见解。说实话,由我目前的能力来评价芒格的
思想其实为时尚早,因为直到今天,我每次和查理谈话,每次重读他的演讲,都会有新的
收获。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他的思想的理解还是不够。但这些年来查理对我的言传身
教,使我有幸对查理的思想和人格有更直观的了解,我这里只想跟读者分享我自己近距离
的观察和亲身体会。我衷心希望读者在仔细地研读了本书之后,能够比我更深地领会芒格
主义的精要,从而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有更大的帮助。

我知道查理本人很喜欢这本书,认为它收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和人生体验。其中不仅包
含了他对于商业世界的深刻洞见,也汇集了他对于人生智慧的终身思考,并用幽默、有趣
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几乎任何读者都会有益处。比如,有人问查理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优
秀的配偶。查理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她/他,因为优秀配偶都不是傻瓜。晚年
的查理时常引用下面这句出自《天路历程》中真理剑客的话来结束他的演讲“我的剑留给
能够挥舞它的人”。通过这本书的出版,我希望更多的读者能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芒格的智
慧和人格,我相信每位读者都有可能通过学习实践成为幸运的剑客。

与查理交往的这些年,我常常会忘记他是一个美国人。他更接近于我理解的中国传统
士大夫。旅美的二十年期间,作为一个华人,我常常自问: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华到底是
什么?客观地讲,作为五四之后成长的中国人,我们对于中国的传统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态
度的。 到了美国之后,我有幸在哥大求学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对西方文明史起到塑造性作用
的一百多部原典著作,其中涵盖文学、哲学、科学、宗教与艺术等各个领域,以希腊文明
为起点,延伸到欧州,直至现代文明。后来又得益于哥大同时提供的一些关于儒教文化和
伊斯兰文明的课程,对于中国的儒教文化有了崭新的了解和认识。只是当时的阅读课本都
是英文的,由于古文修养不够,很多索求原典的路途只能由阅读英文的翻译来达成,这也
是颇为无奈的一件事。

在整个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自己愈发地觉得,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
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孔子《大
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套价值系统在之后的儒家各派中都得到了
广泛的阐述。这应该说是中国文明最核心的灵魂价值所在。士大夫文明的载体是科举制
度。科举制度不仅帮助儒家的追随者塑造自身的人格,而且还提供了他们发挥才能的平
台,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政府为官,乃至社会的最上层,从而学有所用,实
现自我价值。

而科举制度结束后,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士大夫精神失去了具体的现实依托,变得无
所适从,尤其到了今天商业高度发展的社会,具有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对于自身的
存在及其价值理想往往更加困惑。在一个传统尽失的商业社会,士大夫的精神是否仍然适
用呢?

从工业革命开始,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政府之外影响人类生活最重要的两股
力量。近几十年来,借由全球化的浪潮,市场与科技已经突破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在全世
界范围同步塑造人类共同的命运。对于当代的儒家,“国”与“天下”的概念必然有了全
新的含义。而市场经济本身内在的竞争机制,也如古老的科举考试制度一般为优秀人才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真正的儒者对于自身的道德追求,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人
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却随着千年的沉淀而愈加厚重。

晚明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当时的商人曾经提出过“商才士魂”以彰显其
理想。在全球化的今天,“治国”与“平天下”的当代解读早已远远超出政府的范畴,市
场与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为怀有士大夫情怀的读书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查理可以说是一个“商才士魂”的最好典范。首先,查理在商业领域极为成功,他和
巴菲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在与查理的深度接触中,我却发
现查理的灵魂本质却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一个学者。他阅读广泛,知识渊博,真正关注的
是自身道德的修养与社会的终极关怀。与孔子一样,查理的价值系统是内渗而外,倡导通
过自身的修行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从而帮助他人。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查理对自身要求很严。他虽然十分富有,但过的却是苦行僧般的
生活。他现在居住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买的一套普通房子,外出旅行时永远只坐经济舱,
而约会总是早到四十五分钟,还会为了偶尔的迟到而专门致歉。在取得事业与财富的巨大
成功之后,查理又致力于慈善事业,造福天下人。

查理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
奋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养和学习,这与我们在当
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造假等毫无关系。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
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在市
场经济下的今天,满怀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是否也可以通过学习与自身修养的锻炼同
样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及帮助他人的理想呢?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对查理感兴趣,对这本书感兴趣。查理很欣赏孔子,尤
其是孔子授业解惑的为师精神。查理本人很乐于也很善于教导别人,诲人不倦。而这本书
则汇集了查理的一生所学与智慧,将它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查理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
心,对中国的文化也很钦佩。近几十年来儒教文明在亚洲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就也让更多
的人对中国文明的复兴更具信心。在五四近百年之后,今天我们也许不必再纠缠于“中
学”“西学”的“体用”之争,只需要一方面坦然地学习和接受全世界所有有用的知识,
另一方面心平气和地将吾心归属于中国人数千年来共尊共守、安身立命的道德价值体系之
内。

我有时会想,若孔子重生在今天的美国,查理大概会是其最好的化身。若孔子返回到
二千年后今天的商业中国,他倡导的大概会是:正心、修身、齐家、治业、助天下吧!

本书第一至三章介绍查理的生平、著名的语录并总结了他关于生活、事业和学习的主
要思想,第四章收录了查理最有代表性的十一篇演讲。其中大多数读者最感兴趣的演讲可
能包含下面四篇,第一篇演讲用幽默的方式概述了人生如何避免过上痛苦的生活。第二、
三篇演讲阐述了如何获得普世智慧,如何将这些普世智慧应用到成功的投资实践中。第十
一篇演讲,记录了查理最具有原创性的心理学体系,详细阐述了造成人类误判的 23 个最
重要的心理学成因。本次再版还增加了查理于 2010 年 2 月 11 日在《石板》杂志(Slate
Maazine)上发表的最新文章《贝西克兰兴衰记》,用寓言的方式记录了赌博性的金融衍
生品交易如何使一个国家陷入经济崩溃的过程。查理和巴菲特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就提出的
金融衍生产品可能对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的预言不幸在 2008 至 09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得
到验证。

在本书大陆版付诸出版的一年之内,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使我更加深了对查理的
敬意。2010 年年初,与查理相濡以沫五十年的太太南茜不幸病世。几个月之后,一次意
外事故又导致查理唯一仅存的右眼丧失了 90%的视力,致使他几乎一度双目失明。对于一
位八十六岁视读书思考胜于生命的老人而言,两件事情的连番打击可想而知。然而我所看
到的查理却依然是那样理性、客观、积极与睿智。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放弃,在平
静中积极地寻求应对方法。他尝试过几种阅读机器,甚至一度考虑过学习盲文。后来奇迹
般的,他的右眼又恢复了 70%的视力。我们大家都为之雀跃!然而我同时也坚信:即使查
理丧失了全部的视力,他依然会找到方法让自己的生活既有意义又充满效率。

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这就是查理。

很多朋友为本书在中文世界的出版做出了贡献。中文译者李继宏先生承担了主要的工
作,他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文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长期的好友常劲先生为本书的
校对、翻译和注解倾注了大量心血,没有他的帮助,我很难想象本书能够按时完成。我因
为比较熟悉查理的思想和语言风格,自然担当起了最后把关的工作,如果本书翻译中出现
各种错误也理应由本人最后承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施宏俊先生儒雅、耐心、尽职、慷
慨,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张辛女士在推动这本书的翻译、校对、编辑和出版
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这些杰出同事和 朋友合作,使得本书的翻译出版成为一次既有
意义、又愉快的经历。另外本书的出版还获得了国内外很多朋友,尤其是价值投资界和企
业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2010 年 3 月原稿
2011 年 11 月修改于美国帕萨迪纳市


https://www.himcap.com/cn/publications
https://cdn.prod.website-files.com/5ef3c7300432b40ed865991a/5f0936f9d3ce59738af03b4d_PCAF_Chinese_2011.pdf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9A08T2U00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359914.html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