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的启蒙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更不是对中国传统的简单否定。启蒙首先是对中国今天现状客观、理性认知,从承认没有答案开始。以理性的态度重新“整理国故”,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中国的传统中发现今天仍然闪光的价值。中国人必然会回归对自己的文化认同,这是文化复兴的第一个要素。但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演进以适应科技文明需要。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媒体转载需征得作者同意,个人转载请勿删改。欢迎关注作者新浪微博。
十三. 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预测 ——文化篇
中国文化的未来最可能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现代化的演进。
首先,在中国恢复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其实是别无选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地理造成的: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有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又造成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体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并使自己在这种环境中感觉很自在。这就是文化。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是一种信仰。因为文化的形成有几千年,上万年的过程,所以一时是改变不了的。人类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一直处在一个分割居住的状态,持续了六万年。在这么长时间里形成的文化,基本的信仰、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
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抛弃,对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全面拥抱完全是中国近代历史特殊时代的产物。在今天和平状态下,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好象中国胃相对中国菜一样,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所以中国人必然会回归对自己的文化认同,这是文化复兴的第一个要素。因为中国现代文字的改革,使得国人对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很可能会出现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让国人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及自己渊远的文化遗产,重新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在过去两三千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精英分子提供了完备的精神食粮。从个人而言,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正在于对士大夫修齐治平的人格塑造。从社会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复兴就是要还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一个共尊共守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信仰,没有这样的基础,任何社会都很难长期保持繁荣进步、长治久安。
其次,传统文化自身也需要经历一个现代化的演进以适应科技文明的需要。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也在文化上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使得其今天的文化最终成为3.0科技文明中的有机成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观念,比如勤劳、对教育、家庭的重视,不仅适合2.0农业文明,在科技文明时代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随着东亚儒教文化圈中各个国家经济上的成功,这些传统价值观念也再次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3.0 科技文明也给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需要重新检视,并进一步发展。文化复兴与演进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唯有通过理性思维、科学方法,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才有可能。
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尤其是对人文、社会问题的理性思维是科技文明社会的一大特色。科技创新需要自由思想,而摆脱了思想桎楛必然会导致人们运用理性思维对传统社会的一切既有定论批判性的思考、检验,以事实、逻辑代替权威、教条。这一过程在西方从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开始。其核心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牛顿所开启的现代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对理性思考、科学方法的空前信心;另一方面当时的欧洲确实面临着大西洋经济、殖民运动等一系列划时代的大变动,由轴心时代形成的传统思想资源远远不足以回答这些崭新的挑战。欧洲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思维重新检验、重新思考有关人生、社会、政治、宗教、哲学、艺术、人文的一切问题。这场头脑风暴在名义上持续了一百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从那时起,理性思维、科学方法、思想的自由市场已成为科技文明的常态,而自然科学本身的不断进步让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由此,知识得以在共同事实、逻辑下形成积累,社会共识不断加深。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过程的两三百年里,在文化上的努力始终没有间断,这样才使得其社会有坚实的精神力量作为依托,来消化社会经济巨变对人心造成的撕裂。
中国自元代以后,科举定于理学一说,朱子的四书集注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清代在格式上又固定为八股文,这样极大地限制了思想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中国读书人的思维。虽然明、清两代儒学仍在发展,但已经少了唐、宋时期的活泼、创新,恢弘的气象。1840年以后,中国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启蒙运动,但是在内忧外患,亡国灭种的压力下,“启蒙”很快成为“救亡”的手段,文化启蒙也仅限于对传统的批判,没有时间对文化的重建有更多的建树。事实上直到今天的中国,情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善,理性、科学思维仍然不是社会问题讨论的主流。今天的学人在自己狭窄的专业领域里还是可以做到客观、专业,但是一到社会、人文等公共领域问题就没有那么理性了。因为没有共同承认的事实与逻辑,没有共识基础,观点争论就像平行的轨道一样互不交接,种种新奇观点让社会像浮萍一样随风摇摆、人心跌宕。这种情况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对社会最大的损害是知识无法有效地积累,而在人文社会领域内没有长期地积累,没有思想市场的自由选择机制,不太可能产生真正让社会人心可以依靠的真知灼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共识,使人共遵共守,安身立命。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也同样需要像西方一样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扎实的工作才有可能重建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国的启蒙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更不是对中国传统的简单否定。启蒙首先是对中国今天现状客观、理性认知,从承认没有答案开始。以理性的态度重新“整理国故”,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中国的传统中发现今天仍然闪光的价值。也只有站在自己传统的坚实基础上,才有可能批判性地接纳外来文化,逐步、缓慢地构建社会共识。理性思维、科学方法仍然是社会、人文领域内逐渐积累可靠共识的唯一有效方法。下面我想举一个具体的例证。
例如,传统上讲中国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妻、朋友、长幼。五伦的文化中,各有自己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之间基本讲的是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个人情文化。中国文化对熟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整套规则,人人都遵守,但在陌生人之间却没有。在传统社会,一个人与陌生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不多,因此也不需要制定规则。五伦在农业社会中就足够了,但在3.0科技文明的时代,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问题。
人情社会里,人情高于法律,这就让社会秩序受到极大挑战。同时,陷入人际关系的时间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缺乏陌生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是导致商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诚信恰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如果对陌生人的欺骗可以毫无罪恶感,那么满足五伦准则的好人也可能成为商业社会的罪人。不仅对商业秩序,诚信沦丧也会对整个科技发展造成了破坏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泛、长期的合作。没有诚实作为基础,很难建立起这样一个信用合作体系。今天中国在科技研究、人文科学领域,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远远落后,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负担,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诚信缺乏对于今天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造成的危害更是有目共睹。
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要在传统文化里面重新塑造适合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体系。为此,中国文化需要提出第六伦的概念来定义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以第六伦的伦理道德理念重塑诚信社会的基础,并与前五伦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那么一个有义、有信、有爱、有敬的人,他对待陌生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我认为最可能的答案是诚实。诚实不等于要讲全部的真话,但是诚实一定意味着不讲假话,不有意地误导对方,更不会有意地欺骗对方。诚实的对立面是欺骗。陌生人之间以诚实作为基本的道德根基是可以做到的,同时还会带来很多的好处。在诚实的条件下,陌生人之间更易逐渐建立互信,在互信的基础上更容易进行交换,进而产生附加价值。由诚生信,有了信,就接近了朋友的关系,进入到五伦关系,变成了人情的一部分,这样关系网络一下子有了一个跃升,出现了一个加码。如果是商业交换,就出现了两次附加值加码。陌生人之间做到诚实,并不是难事,而且一旦做到,便会产生叠加效应。我们今天看到的以脸书、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经济就是这个叠加效应的正面案例。反过来,当诚实被社会接受成为陌生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后,不诚实带来的损失也会因叠加效应放大。比如,如果没有诚实原则,当A和C还是陌生人的时候,两人相互欺骗,后经共同的朋友B介绍之后,A和C也可以成为朋友。当两人谈到之前的欺骗时,还是可以一笑泯恩仇,以当时还是陌生人为理由原谅对方。但是一旦诚实被社会接受成为陌生人之间的道德准则,A和C再见面就会很尴尬,尽管有共同的朋友B做介绍,A和C不仅彼此因失信不能成为朋友,更严重的是彼此都有可能被对方整个人情网络排斥在外,造成叠加损失。在今天的社会里,对假冒产品、不法商人的追缴、声讨就是负面叠加效应的实例。
由于第六伦诚实原则有奖、惩倍加效应,在社会、政府强力推动下,六伦理念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让诚信使中国社会更快地进入3.0科技文明时代,并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共同商业准则接轨。在西方社会里,基督教规范了陌生人之间的道德原则,但是没有人情网络的倍加效应。可以想见在中国社会中,一旦建立陌生人之间的第六伦诚实原则,与前五伦的人情网络交织,对科技经济应能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文化现代化演进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个人的地位。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单位,个人修养更多强调牺牲、奉献。科举制也让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兴趣集中在狭小的考试范围内。科技文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成功的第一要素。创新是个性的延伸。所以,未来文化中将更重视个性主义(individualism),更加尊重个人之间的不同,鼓励个性的发展,以此加速创新。
另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还需要在语言上进一步与英语接轨。3.0 时代经济,知识、信息在全球的传播,世界各国之间人们的交流,都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所以,就像自由市场一样,语言也具有规模效应,最先被大家使用的语言也成了人人都用的语言。目前英语就是这样一个共同开放系统,就像微软操作系统或是安卓一样,所有人都在同一系统上写Apps。今天,几乎所有重要的创新知识,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文化、艺术等领域内的最新思想都最先在英语中出现。英语早已不再是美国、英国的专属,而成为全世界商业和从事创造性职业人士的共用语言。中文及其它所有语言恐怕都没有了这个机会。所以,文化的现代化还包括对英语的拥抱,让最新的知识与中文即时无缝对接,并逐渐从使用者过渡到创新知识的贡献者。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复兴与演进,就是在科技文明的大背景下,通过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对传统文化“整理国故”并演进、发展,经过长期、持续积累,逐步建立社会共识,还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一个共尊共守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信仰。在此基础上,紧跟全球科技文明社会中的创新前沿,并逐步做出作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所相当的贡献。
2014-07-29 07:33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8845.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