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杂谈 / 0浏览

你对「实然」和「应然」一无所知

不知道当大家和朋友讨论问题的时候,是否会有一种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比如当你苦口婆心地和朋友讲道理,考试的时候不应该作弊,朋友却说:我看大家都这么做啊,我这么做有问题吗?

或者当你在网上发表「应该提倡男女平等」的言论,就会有人说:但是大部分人就是重男轻女的呀,养儿防老嘛!

via: pinterest

此时身处争论之中的两方于是陷入了僵局,两人都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但也无法反驳对方。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觉得双方讲的都很有道理,无法做出判断。而每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都会在心里暗暗捉急:这两人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啊!

把「实然」和「应然」区分开来讨论问题不香吗?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和朋友谈天说地,讨论社会时事,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思考工具,叫做「实然和应然」。

实然 /IS

指事物存在的实际状况,即「事情本来的样子」。

应然 /OUGHT

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事物应该达到的状态,即「事情应该是什么样子」。

比如朋友说「大家都这么做」,这是一个「实然」层面的事实,而「大家都做的事情,我也应该做」这就是一个「应然」的结论。

再比如,「现在很多人还是重男轻女」这是一个事实,而「男女应该平等」则是「应然」层面的话题,即「我认为在社会中男女应该是平等的」。

[应然]VS[实然]

“应该坐下来好好看书”

01

“就是静不下心来”

“为健康而锻炼”

02

“坚持不下来”

“不应该上班摸鱼”

03

“手机太好玩”

“人人生而平等”

04

“生活中歧视屡见不鲜”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对「事实」的讨论能够得出我「应该怎么做」的结论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事实上,我们对「事实」的讨论,只能够得出「事实」层面的结论。

举个例子,我们常听的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是:

大前提

人都会死。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结 论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前两个前提都是「事实」,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事实」,这就是在「实然」层面上的讨论,逻辑链条才是完整的。

如果我们把前提和结论改一下,变成这样:

大前提

毒药能毒死人。

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

结 论

你不应该用毒药毒死苏格拉底。

我们会发现,「毒药能毒死人」是事实;「苏格拉底是人」也是事实;「所以你不应该用毒药毒死苏格拉底」这个结论乍一看虽然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但依据逻辑,这两个前提能推出的合理结论其实是「毒药能毒死苏格拉底」这个事实。如果在这个地方停止,这就是一条非常完整的逻辑链条。然而我们并不能直接根据逻辑推出「因为毒药能杀人,所以我们不应该毒死苏格拉底」这个结论。只有当我们在这个逻辑链条中加上「杀人是不对的」这个价值判断,把它作为前提,才能说「因为杀人不对,所以我们不能杀死苏格拉底」。所以,单纯的「事实」是无法推出最后「价值」,也就是「应然」层面的结论的。

大卫·休谟最早发现了这一逻辑谬误。他认为「是」与「不是」这种「实然」和「应该」与「不应该」这种「应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加以论述和说明,就不可能从「实然」(is)中推出「应然」(ought)。

假设当你在和朋友就最近频繁出现的「学术抄袭」一事时发表看法时,朋友说「别人都抄袭,所以你也应该抄袭」,但你却认为「正是因为别人都抄袭,所以你应该树立一个不抄袭的榜样。」

别人都抄袭,所以你也应该抄袭呀

正是因为别人都抄袭,所以才应该树立一个不抄袭的榜样。

???

这时如果你们再继续说下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争吵。而如果你有意识地区分「实然和应然」,就会发现「别人都抄袭」这是个事实,即「实然」,从这个事实只能推出其他的事实类信息,但你们两个人却从事实层面直接跳到了价值层面,即「应然」,强行把「抄袭的现象」(实然)和「是否应该抄袭」(应然)两个不同层面的讨论放在了一起,逻辑的链条于是就这么断了。

那这中间少了什么呢?

学过「隐藏假设」的同学应该不难看出来,这两个论述都各自隐藏了一个小前提。

第一句话隐藏的价值判断:

别人都做的事情,你也做是对的,所以你也应该抄袭

第二句话隐藏的前提是:

抄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错的,所以不应该抄袭;纠正别人的错误是对的,所以你应该树立一个不抄袭的榜样。

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你和朋友是对「别人都抄袭」这个事实有争议吗?显然不是,你们更大的分歧其实在于「应然」层面,也就是价值观上的冲突:朋友认为抄袭是对的,但你认为抄袭是不对的,那你们就应该坐下来好好聊一下,看看彼此判断对错,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判断。我们的价值观也会在这样理性讨论的过程中慢慢明晰和完善。

而面对更广泛的社会议题,我们更应当正确地区分「实然和应然」。

比如前一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天价药」事件。湖南一名刚满一岁的婴儿患上名为「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罕见病,需要注射特效药才能维持生命,但仅仅一针就需要 70 万人民币。而且第一年要打 6 针,大约 400 多万,之后每四个月打 1 针,每年花费 200 多万。与此同时也有些人发现,在国内卖的天价药在澳洲只需要 41美元,约合人民币 280 元。但事实上,当地政府购买一瓶药也需要花费11万澳元的天价(约合人民币 55 万),只是因为澳洲当地政府把这款天价药纳入了医保,所以最后个人自付只需 41美元,约合人民币 280 元。

via: 第一财经

这样的现实令人震惊,也不禁让我们思考,我国的药品政策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看到澳洲的实然,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应该把天价药纳入医保之中呢?

这时,为了让讨论更加有实际意义,我们就应当有意识地区分「实然和应然」,从两个层面分别讨论「天价药」的问题。当我们去讨论天价药「是不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实然」层面进行讨论,研究药品市场,知识产权,以及医疗保险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它们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承认和重视这些历史和影响。

但当我们进行「应然」层面的讨论时,我们就应该在实证的基础上,思考「理想的药品市场应该是什么样」。比如通过对现实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因为天价药,使得很多穷人就医困难,治不起病。那我们在讨论「应然」时,就需要重点关注这样的现象,思考「我们应不应该减少这样的悲剧」,以及「应该怎样制定药品相关的政策和规范,才能减少这样的悲剧」。然后我们再展开论证,慢慢讨论「应然」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应然」的讨论,并不等于实际上就会是这样,而是告诉我们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

我们对「应然」的讨论是理想化的,它更像是为现有社会建立一个灯塔。虽然可能到不了目的地,但是我们对追求完美的脚步不应停止,要离它越来越近。理想信念,是人类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对这些「应然」问题的关注更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的制度,同时也能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而我希望,在屏幕前的各位,当你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能有区分「实然和应然」的能力。对待「应然」我们应大胆论证,对待「实然」我们应客观公正。不要让那根缺失的逻辑链条,成为束缚大家理性探讨的枷锁。

-End-

编辑|钰宁

审核|梦玖


2021-01-09 10:13:56 来源: 孤独的阅读者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T349FM0516CNRF.html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