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类 / 0浏览

罗素《论权力》学习笔记

关于作者: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罗素的影响力横跨多个学科,难以被简单分类。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哲学家,因为他写出了《西方哲学史》这本经典书,现在已成为学习西方哲学的必读书之一。但实际上罗素在数学和逻辑学上的成就可能更大,他和自己老师怀特海合写的《数学原理》一书对20世纪的数学和逻辑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因此甚至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除此之外,罗素对人类的伦理和道德非常感兴趣,写作了《婚姻与道德》一书,在婚姻和性观念上都提出了很多前卫观念,最终还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历史上少数几个不是因为文学作品而获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关于本书:
《权力论》写于二战前夕,罗素作为一个反战主义者,始终在考虑为什么会有人发动战争,为什么有一些人也愿意跟随并加入战争。在经历了一战,并眼看另外一场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的时候,他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权力。在他看来,正是对权力的追求促使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些人发动战争,同样也是出于对权力的渴望,士兵才会前赴后继地加入战争。沿着这个思路,罗素得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吃惊的结论,那就是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战争在内,主要的根源都是对权力的渴望。换句话说,对权力的追求,是所有社会活动的核心动力,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军事、经济活动。在罗素看来,对权力的追求与生存、繁殖一样,是人类的本能。正是在这个本能的驱动下,人才会积极参加社会事务,因此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运转。

核心收获:

一、《权力论》的创作背景

当时正是二战前夕,罗素写作此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分析战争等各种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根源所在。他最终认为这个根源是权力。对权力的追求导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运转。传统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认为经济上的利己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比如我们以往在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都主要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认为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侵略扩张本性带来了列国之间的冲突。但是,罗素却抛开经济因素或者政治制度等一切外在的层面,回到个体的内心诉求上来,明确指出正是对权力的渴望才促使他们投入厮杀之中。

二、在权力分配中,领袖和追随者具体是如何产生的。

领袖因为强烈的权力欲望、超乎寻常的自信心,以及善于操控追随者情绪的能力,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权力。而追随者因为自身的弱小,会选择依附一个领袖以获得二手权力和安全感。

权力的分配是必然的事情,因为在一个社会中,必然是有人当领导者,有人则只能成为追随者,这是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当官。

在《权力论》中,罗素详细分析了成为领袖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拥有强烈的权力欲。通俗来说,就是那些野心勃勃的人。罗素说这些人亦正亦邪。所谓的邪,倒不一定是邪恶的意思,而是指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权力该有一个限度。这种性格在历史上那些征服者身上很常见,比如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还比如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等等。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永不满足,渴望得到更大的权力,征服更广大的领土。

成为领袖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拥有无与伦比的自信心。注意这里说的是无与伦比,一定要是超出常人的自信。因为只有这样的自信才会让领袖在征服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勇气。罗素重点分析了这种自信心的来源,一种是来自于身份和家世,比如那些贵族。贵族为什么更容易成为领袖呢?罗素以英国女王为例,说这样的人来自于豪门大族,看过自己的祖辈是如何发号施令的,因此知道运用权力的感觉,这种家族传统会给他们强烈的自信心。除了家世,信心还可以来自已有的成功经验。罗素列举了拿破仑的例子。拿破仑虽然没有很好的家族传统,但是因为在奋斗的过程中有过胜利的经验,他会在别人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这种经验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并让他相信自己接下去还会继续取得胜利。罗素称这一类人是冒险家。自信心还会来自于信仰,这个信仰说的不一定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也可以。他说信仰会让这些人觉得自己是被上天选中的天之骄子,命中注定要去做伟大的事业。这会给他们非常强烈的自信心。在今天社会,乔布斯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个人一生都相信自己命中注定要去改变世界,他也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罗素认为领袖一般还拥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能力,那就是操纵大众,让人跟随和服从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操控追随者的情绪。普遍会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制造假想敌,并夸大敌人的厉害,这样会让追随者感到恐惧,一旦他们感到恐惧,会不由自主地渴望得到拯救,就需要英雄和领袖。这是领袖产生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时候大多是乱世,这就是因为乱世之中,一般人渴望被人拯救和领导。第二步是夸大敌人的邪恶,激发起追随者的仇恨,这会让追随者产生斗志,才愿意跟随领袖去从事某项事业,不管是创业也好,还是打仗也好。乔布斯就非常擅长这点,他会跟苹果的员工强调苹果电脑就是为了打败极权政府对人类思想的控制。在成功激发起追随者的仇恨和斗志后,最后一步就是让追随者看到希望。只有让他们看到获胜的希望,追随者才会更加信赖领袖,也才会更有干劲。凯撒大帝就非常擅长这一点,每次战前演讲,他都会跟士兵们回顾以往他带着大家取胜的光辉业绩,这样士兵们就会充满希望以至于摩拳擦掌。

罗素也详细分析了追随者的各种心理动机。首先是追随者一般在能力上相对弱小,所以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单独获得权力,只好寄希望于领袖。一旦帮助领袖获得权力,追随者自然也能分一杯羹,获得二手权力。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投机心理。接下来,追随者还渴望获得安全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跟随一个强大的领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这会让追随者感觉到安全感。

三、权力的几种表现形态。

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权力的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罗素按照历史的出现顺序,把权力重点分为传统的、革命的、现代的三类。

首先是传统的权力,这里说的主要是教权和王权,这两种传统权力都来自神授,人们信仰神灵、服从神灵,自然就服从教权、王权。现代社会除了极个别国家之外,世界范围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教权和王权作为统治地位的国家了。但就在几百年前,欧洲的教会还代表着最高权力,而在东方基本上就是王权,也就是皇帝代表了最高权力。不论是教权还是王权,这种作为传统权力的习惯势力,总是把某种信仰植入到群众的头脑里,大家不会怀疑权力的天然合法性,因为群众的头脑里面被植入了一个叫做“反抗是不道德的”程序。中国的皇帝号称天子,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现在看来这个不那么能经得起理性严格推敲的说法,却让教权王权存在了上千年。

根据罗素的分析,这种传统的权力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他们认为接受国王和教皇的领导是一种道德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反抗,就是不道德,比如在中国古代如果造反,会被认为不忠不孝。但是,这种道德上的束缚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弱。比如传统的宗教信仰被科学慢慢地冲击,人们会怀疑教皇统治的合理性;民主自由的观念也慢慢产生,老百姓开始反对国王的独裁统治。这样的新势力就会要求改革传统的权力形式,具体来说就是革命。不过罗素强调说,早期的革命不一定要是暴力的,他列举了宗教改革、还有美国独立的例子。他认为这两个革命因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因此没有采用大范围的暴力。但罗素也说,在改革传统权力形式的过程中,有些革命是难以避免暴力的。我们总结起来,随着传统权力的衰落,革命会出现,而且往往伴随着比较多的暴力。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现代国家都是通过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比如美国等。但在这之后,现代国家内部的政权开始变得稳定,政权的更迭也变得相对和平,这个时候,权力最核心的可能就不再是王权和教权,而是一些现代权力。

现代权力的内涵包括经济权力、舆论权力、法律权力,组织的权力等,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复杂社会。罗素在《权力论》里重点谈及了经济权力和舆论权力,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新兴的还算比较隐蔽的权力。


发布于 2020-01-14 00:52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60518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283479414885693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