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英语:phenomenology,源自希腊语phainómenon,意为“显现的东西”;以及lógos,意为“研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正式创立。胡塞尔深受弗朗兹·布伦塔诺和伯纳德·波尔查诺两人的影响,认为每一表象都是某物的表象,意识也是某物的意识;同时也主张“真理自身”——即超越时空与个人之绝对、又普遍的客观存在者——的理念之存在,而提出对意识本质的研究,或描述先验的、绝对的认识之根本与法则;他称之为“现象学”。
现象学是对经验结构与意识结构的哲学性研究。作为一个哲学运动,现象学于二十世纪早期由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之后被他在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中的一派追随者发展壮大。在此之后现象学传播到法国、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并远超出了胡塞尔早期著作的语境。
@ref: 现象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相关书籍
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祖籍波兰,在比利时卢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教授。他是英美世界的著名现象学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现象学”和“胡塞尔”条目列举了他的著作:《现象学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年)、《胡塞尔构造观念的形成》( 海牙,尼伊霍夫出版社,1970 年)、《胡塞尔与现象学传统》(华盛顿,1988 年)。
本书作者陈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结合了系统的和编年的视角。这个陈述大概遵循了胡塞尔思想的发展秩序,从早期对逻辑和意向性的分析开始,经过其成熟时期对还原和构成的先验哲学分析,到晚期对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分析。
- 第一部分集中关注胡塞尔早期的意向性理论。
- 第二部分,说明了胡塞尔先验哲学里的主要元素。
- 最后也是最长的部分,转向一些胡塞尔更加具体的现象学分析。
https://beefyheisenberg.github.io/61.Philosophy/%E7%8E%B0%E8%B1%A1%E5%AD%A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