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04路标:韦伯与现代思想的成年
- 05韦伯:为什么说”祛魅“是人类的梦醒时分
- 06韦伯:现代的”诸神之争“是怎么发生的
- 07韦伯:工具理性会带来什么问题
- 08韦伯:“现代的铁笼”是怎么铸就的
- 09路标: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 10尼采:“上帝死了”究竟是什么意思
- 11尼采:“超人”究竟是什么人
- 12尼采:我们还有共同的真相吗
- 13弗洛伊德:为什么说他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
- 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真的是科学吗
- 15萨特: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
- 16萨特: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
- 17萨特: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 18路标:20世纪的灾难为什么不可思议
- 19鲍曼:大屠杀是因为疯狂吗
- 20阿伦特:大屠杀真的是“平庸之恶”吗
- 21阿伦特:怎样才能不变成坏人
- 22波普尔:科学是怎么被重新定义的
- 23波普尔:为什么人类不能创造出完美社会
- 24哈耶克:没有设计规划,能够形成秩序吗
- 25哈耶克:“理性的自负”为什么很危险
- 26柏林:是”狐狸“还是”刺猬”
- 27柏林:价值一元论错在哪里
- 28柏林: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
- 29马尔库塞:“舒适的”不自由是怎么一回事
- 30马尔库塞:我们是“单面人”吗
- 31马尔库塞:“实质性的变革”是有可能的吗
- 32路标:自由主义为什么会不断遭到挑战
- 33罗尔斯:怎么才能实现社会正义
- 34诺齐克:最自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
- 35德沃金:什么样的平等才合理
- 36桑德尔:当代人需要为历史事件负责吗
- 37沃尔泽:“原子化的个人”是怎么诞生的
- 38泰勒:如果“成为你自己”
第一章:现代思想的成年
04路标:韦伯与现代思想的成年
1.我想起韦伯的墓志铭,那是来自《浮士德》的一句话:“我们将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一切莫不如此。”这句话用在韦伯身上再恰当不过。
2.当时人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过去的不幸都是由于蒙昧和物质,如果用理性清除掉蒙昧和无知,我们就会走向真理,越来越幸福。
3.科学永远无法回答: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值得”的,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也许可以给出最优“方案”,但永远无法交给我们一个最优的“选择“。(反思理性化)
4.这些方案和方案背后的理性主义,不仅很难带我们走向真理和意义,还可能会让我们离意义越来越遥远,甚至还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麻烦。(理性的局限)
05韦伯:为什么说”祛魅“是人类的梦醒时分
1.这些冥冥之中难以言说的神秘事物,组成了古代精神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让人类与整个宇宙紧密相连为一个整体,构成宇宙秩序。古代人从这种整体秩序中确认了生存的意义,获得所谓”安生立命“的依据。
祛魅:用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
2.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智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终极而崇高的价值,已在公共领域隐没……
3.随着现代的来临,一场精神的巨变发生了。古代世界那种迷雾一般的魅惑,在现代的”清晨“被理性化的光芒驱散了。世界被充分理性化,也就被人看透而不再神秘。现代人在回望古代世界的时候,会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这便是所谓”世界的祛魅“。
06韦伯:现代的”诸神之争“是怎么发生的
1.诸神:人们各自信奉的价值观。 诸神之争: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2.事实判断有确定性,是因为它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公认的判断标准——客观世界。而价值判断相对来说无章可循,或者说没有一个公认的”章“,我们没有办法说,哪一个价值观是唯一正确的。唯一的答案没有了,留给我们的是无数个不确定的选项。于是我们就进入了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困境。
3.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
4.人是悬挂在自我编制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5.科学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
07韦伯:工具理性会带来什么问题
1.工具理性问题有客观标准,我们容易达成一致;价值理性问题标准不一,很难找到答案。
2.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压倒了价值理性。
3.工具理性的问题是什么呢?它发展得太强大了,压倒、淹没了价值理性。社会的理性化发展,变成了工具理性的单方面扩张,理性化变成了不平衡的”片面的理性化”。在实践中,对手段的追求压倒了对目的的追求。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08韦伯:“现代的铁笼”是怎么铸就的
1.韦伯说:“专家没有灵魂。”意思就是,身处铁笼之中,即使有丰富的知识,成了“专家”,也只不过是一种高级零件罢了。我们人类作为“万类的灵长”,那些生命和灵性发展的需求被忽视和淹没了。
2.没有这个铁笼,就灭有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文明。铁笼虽然冷酷无情,但它让整个社会高效地运转,创造出巨量地工作机会,提供空前丰富的物质和文化产品,在大范围内解决了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问题:平困、匮乏、奴役、疾病,等等。
3.韦伯为我们描述了现代性地底层机制、现代化的丰功伟绩,同时又指出了现代性的冷酷、现代化带来的弊端。我们搞明白这些机制和弊端,不是陷入悲观,而是为了了解“真相”。
4.只有清醒才能获得真正的坚强。
第二章: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09路标: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1.我真正缺少的东西就是要在我内心里弄清楚:我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对我来说确实的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此而生、为此而死的信念。
2.信仰的意义在于实现生命的超越,让你超越死亡达到永生,来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让你超越卑微达到崇高,从而战胜欲望的羞耻。
3.信仰是心灵的故乡,让生命的意义有了寄托。
10尼采:“上帝死了”究竟是什么意思
1.对于当时的西方人而言,否定了上帝,信仰的大厦完全倒塌,生命找不到意义,人们就会陷入虚无之中。
2.如果我们相信虚假思想,就是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事物上面。当它们和生命本能冲突,我们就会怀疑这些虚假的思想。结果是把我们寄托在上面的希望给打破了,人陷入虚无当中。
11尼采:“超人”究竟是什么人
1.首先是人生虚无,这不太难理解,意思就是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所有意义都是人为制造或者赋予的。
2.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3.虚无这个真相并不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
4.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
5.西西弗斯的命运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一切都是徒劳。
6.但西西弗斯还有一个最终的选择。他可以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沮丧绝望,充满怨恨和悲哀,让这件事情变成最痛苦的折磨。但他还可以做另一种选择,就是勇敢无畏地、精神焕发地去推动这块巨石。
7.用无尽的斗争精神去对抗虚无。
8.加缪: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9.奴隶道德,就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激情,用虚假的思想来约束自己、安慰自己,把人生希望寄托在虚妄的观念之中。
10.主人道德,就是放弃一切幻觉,直面虚无和荒谬,像西西弗斯那样用生命的激情去自我创造,做一个勇敢、荒谬的英雄。
12尼采:我们还有共同的真相吗
1.没有事实,只有阐释。
2.视角决定事实。
3.不管怎样,人类不可能确定存在一个绝对真相。人得到的,就是一个个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不同真相。更确切的说,人不是“看到”真相,而是“制造”了真相。
4.根据视角主义的观点,这种“客观性”不过是一种合理的错觉。因为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具有共同的视角,得出一致的解释,才造成了这种错觉。其实客观事实也会变,它会随着“共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5.了解到不同视角中有着不同的真相,不是要让我们区和他人划清界限,而是邀请我们对更多的视角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倾听、理解和学习他们。
13弗洛伊德:为什么说他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
本我:最根本的我,是人格的最底层。这里就是“无意识“的领域,主要是人本能的原始欲望。
自我:自我能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但会用理性真比本我的要求。
超我:理想化人格,是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
理性的自我无法完全控制非理性的欲望,只能不断地去应对这些欲望。
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真的是科学吗
1.一个科学理论需要直面不符合理论的事实,直面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2.欲望不再是羞耻的,它是正当的,甚至是值得赞美的,是充满生命力的真实人性。在欲望和理性、道德的冲突中,反倒是压抑欲望的理性好像很残忍,而道德内疚感可能是虚伪的或者愚昧的。
15萨特: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点:自由选择,积极行动。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虚无。
16萨特: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
1.存在即虚无。
2.人的存在原本就是虚无,它的本质是“有待形成”的。
3.人的存在根本上是虚无,这赋予人一个永恒的需求。你可能听过一句话,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同样地,人也厌恶虚无,厌恶虚无背后的缺失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总是需要去填满自己的虚无,去获得某种本质。
4.人是自为的存在,不断为自己寻找本质,但有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办法填满无限的可能性。
5.所以萨特说,“人是一种徒劳的激情”,总有一种激情推动我们去占有、去追求,但我们希望得到的那种满足永远无法实现。
6.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都在“成为”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由的,甚至人就是自由本身。
萨特说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总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自由,是否定只能如此、我别无选择的那种自由。
17萨特:为什么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1.自由是独自承担的重负。
2.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后果,我们就生活在自己选择的后果之中,这些后果也在塑造我们自己。
3.你自己就是自己的立法者,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承担绝对的责任。
4.”生命之轻”是什么呢,这个“轻”来自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不被任何本质所限定。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但这种轻盈的自由又是孤独而沉重的,因为你必须独自承担你所有的选择,肚子陈丹自己的生命,你是自己“生命的孤证”。
5.他人即地狱。
6.萨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他人存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我们不可能实现那种理想中的共同自由,因为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7.人生无意义,人仍能可以成为强者。如果说萨特的思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认为就是八个字:看清真相,继续战斗。人是徒劳的激情,人注定孤独,但那又如何?既然可以选择,那么就去选择,然后为选择负责,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都是手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但我们知道“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第三章:20世纪的教训
18路标:20世纪的灾难为什么不可思议
1.资源匮乏与人性自私这两个假设,是社会现实状况的反映,这也意味着公共秩序无法自然形成,需要某种具有强制性的政治权威建立和维护。
2.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流舆论普遍相信,人类已经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现代文明,古代的野蛮杀戮一去不复返了,蒙昧落后的弊端会被逐渐消除。大多数人对新世纪的前景抱有相当乐观的信心。
3.文明时代的野蛮,理性时代的疯狂。
19鲍曼:大屠杀是因为疯狂吗
4.大屠杀是现代性本身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它只有在现代文明中才可能实现。
5.鲍曼发现,官僚制不仅会损害个人自由,还会导致道德冷漠、逃避责任。现代官僚体系像一部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只是一个零件,在作为零件高效率运转的过程中,却丧失了对总体目标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6.在鲍曼看来,要防范像大屠杀这样的灾难,关键在于要坚守一种不可让步的、无条件的道德感,保持对他人的道德感知。简单地说,就是永远别忘了你面前的人是一个人。
20阿伦特:大屠杀真的是“平庸之恶”吗
1.极端之恶:纳粹大屠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前所未有的特征,那就是它“完全不可理解”。换句话说,纳粹的动机不是出于人性的自私、贪婪、恐惧、复仇欲望或者施虐欲望,纯粹就是把犹太人看作是多余的东西。这不仅仅否定了人的尊严,而是连他们可利用的工具性的价值都否定了。
2.平庸之恶:丧失思考能力,实质上是一种“无思状态”,就是不思考。
3.邪恶的人一定是有作恶的动机或者主观故意,犯下的恶行越严重,就说明他的意图越坏。但在阿伦特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罪恶,它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思考、丧失思考能力而作恶,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
4.我们应当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
21阿伦特:怎样才能不变成坏人
1.艾希曼满嘴都是套话,让自己沦落在陈词滥调之中。他又把这些陈词滥调当成自己的盾牌和武器,用他们来抵挡现实,拒绝真正的思考和对话。
2.阿伦特说的思考能力,实际上是积极思考、获得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依靠这种思维品质才能摆脱套话和陈词滥调,对是非对错做出自己判断。
3.道德的真正含义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做出自己独立的是非对错的判断。
4.循规蹈矩是有章可循的,但如果你要独立判断,就得抛弃对既定规则的服从,自己确立标准,自己给自己立法。而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现代性的根本困境之一就是它瓦解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无法建立起新的普遍有效的价值标准。因此,盲从是危险的,但独立判断也无法担保正确,还是面临巨大的风险。
5.忠实于自己。
22波普尔:科学是怎么被重新定义的
1.证伪主义: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否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它可以被证明是错的。
2.一个理论算不算科学理论,首先不是看它的对错,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够接受事实的检测,是否能够被证伪。
3.一个科学理论就不会是“彻底正确的“,因为它自身就包含着被证伪的可能。
4.科学发展是一个猜想与反驳的不断试错的过程。
5.科学无法达到绝对真理。
23波普尔:为什么人类不能创造出完美社会
1.批判理性主义:人类有理性,理性有局限。
2.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会犯错的动物。所以人类总是会一边进步,一边犯错。再从错误中学习。我们总是能够向前迈进,但又永远无法抵达绝对的真理。
3.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都无法找到永恒的真理,那么对于更为复杂、变量更多的人类社会,就更不可能找到所谓绝对正确的法则了。
4.所以在波普尔看来,一方面,我们并不能找到历史发展的绝对规律,另一方面,人类知识的增长本身也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历史决定论在根本上是无法存在的。
24哈耶克:没有设计规划,能够形成秩序吗
1.自发秩序: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存在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
2.这种自发秩序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就是在秩序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强制,也没有伤害任何个人的自由。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25哈耶克:“理性的自负”为什么很危险
1.理性的自负:对人类的理性能力抱有过度的信心,相信理性能获得几乎完美的知识,从而构建出完美的社会规划,实现理想的人类生活。
2.人们追求的理想可能是极其崇高的,但“理性的自负”会让事与愿违。
3.通向地狱之路,是用善良的愿望辅成的。
4.人类的知识总是有局限的,必然包含着无知的一面。
5.在哈耶克看来,理性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追求知识。但是,理性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有句名言说,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想用理性去穷尽知识,这就是理性的自负,是一种幻想。所以,理性有第二个作用,就是认识到理性只是本身的局限性,对此保持审慎和怀疑。
6.哈耶克真正要反对的“理性的自负”,是那种妄想能偶彻底扫除无知、全知全能式的计划方案。
7.哈耶克则进一步揭示出,如果妄想用理性彻底征服无知,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这是人类的另一种不成熟。事实上,人类真正的成熟,实在勇敢运用理性的同时,直面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无知,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26柏林:是”狐狸“还是”刺猬”
1.柏林说,如果思想有如此致命的力量,那么也只有通过思想家的努力来化解。
27柏林:价值一元论错在哪里
1.价值一元论:表面上有丰富多样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
2.一元论的魅力就在于给出了一个最和谐的美好图景:我们可以用一种特定的价值去统领一切,摆脱多元价值的冲突,这会大大缓解生活的不确定性
3.多元价值的不可公度性:你找不到一把能够通用地衡量多种不同的价值,把它们排除上下高低的尺子。
价值冲突无法根除
4.我们要在同等终极的目的、同等绝对的要求之间做出选择,且某些目的之实现必然无可避免地导致其他目的之牺牲……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为了一些终极价值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这就是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
5.柏林认为,人类的生活世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终极价值,这些价值是客观的或真实的,但它们之间往往无法公度,不能彼此兼容的,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冲突,导致某种无可避免的损失。
28柏林: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
1.消极自由:不受到外部的干涉和阻碍的自由。
2.积极自由:理性来掌控、实现自己的目标。
3.柏林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强制可能是必要的,消极自由有可能需要向其他价值让步,甚至做出牺牲。
4.自由的根本意义就是摆脱枷锁、摆脱囚禁、摆脱他人奴役的自由。
5.很多奴役他人的做法往往就是借助“积极自由”来给自己证明,但这是一种滥用。
29马尔库塞:“舒适的”不自由是怎么一回事
1.什么叫“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呢?就是说,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虽然享受着富裕的生活,实际却处在一种总体性的控制之中,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由。因为这种不自由太舒适了,人们很难察觉,也就无从反抗,结果深陷在控制之中无法自拔。
2.虚假的需求不是源于你自然的生活需要,而是被市场营销制造出来的。
3.这个消费社会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它无限度地刺激人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欲望,让人无止境地追逐不断更新换代的“虚假需求”。这个系统循环往复地运转,把每个人都卷进去,最终使“商品拜物教”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通信仰。这就是“非恐怖的极权主义”的奥秘。
30马尔库塞:我们是“单面人”吗
1.在黑格尔那里,异化这个词指的是主体在自身的发展中,分裂出了一个反对自己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
2.动物的东西成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3.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这是韦伯讲的工具理性,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计算模式,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想如何赚更多的钱,然后如何享受更优越的消费。
4.所以,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单面”,或者说“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种体制中的人,也不是立体丰富全面发展的个体,而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
5.因此,马尔库塞呼吁真正的社会变革,摆脱资本主义的异化,去争取经济、政治和精神的全面自由。
31马尔库塞:“实质性的变革”是有可能的吗
1.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旅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原本激烈对立的阶级出现了同化。
2.对异端的驯服。
3.在这种新的控制模式下,违背或超越主流的另类观念、愿望和目标,只有两种命运:要么被排斥消灭掉;要么就是按照主流世界的原则被转化,转化为现存体制能接受的方式继续存活。
4.解放的幽灵。
5.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赋予我们。
第四章:自由主义极其批判者
32路标:自由主义为什么会不断遭到挑战
1.自由主义不断地被宣告死亡,恰恰表明它还活着,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同时也表明,人们对于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心存许多深刻的不满。
2.事实上,自由主义倡导一种特定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特别重视保障个人权利,视其为优先甚至首要的价值。
33罗尔斯:怎么才能实现社会正义
无知之幕:在这个位置上,你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特殊性,大家处在绝对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是理性自利的人,而且是完全自由的,你可以用一切最有效的办法来争取自身的利益。可以说,“原始位置”上那些绝对平等、彻底自由、完全自利的理性人,一起签订了一份契约。
正义二原则:第一条原则叫做“平等的自由”原则,就是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一系列基本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等等。第二条原则是默认选项是完全平等分配,但是我们能够接受某些不平等分配,但必须满足两项限制条件。第一项限制是,相关的职位和工作必须再“公平的机会平等”前提下,向所有人开放。第二个限制条件是“差异原则”,这种不平等能够让处境最糟糕的人改善状况。
罗尔斯把这些自己无法掌控的运气或偶然因素,称作“道德上任意武断的因素”。
34诺齐克:最自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
1.拥有财产的第一步是获得财产,所以第一条正义原则就是”获取正义“。
2.第二条原则是”转让正义“,如果财产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整个过程没有巧取豪夺,是通过自由自愿的交换或者馈赠,那转让就是正当的。
3.第三条原则是”矫正正义“,对那些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得来的财产持有,不管经历了多少变化,都必须予以矫正。
4.最小国家理论:这样的国家行使的功能非常有限,只能保障个体公民的基本自由和安全,以及确保合法契约的执行,就不应当再有其他功能。”最小国家“根本不会担心社会经济的分配模式是什么,而只要保障人们持有的程序正义,也就是满足持有正义的三个原则。
35德沃金:什么样的平等才合理
平等的尊重: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我们要平等地尊重每个人自己选择的生活目标和方式。
平等的关怀:不是简单地给所有人“平等的待遇”,而是要把每个人“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这就要考虑处境不同造成的不同需求。
要实现”平等的关怀“,首先要识别哪些需求是自己不能选择的处境造成的,哪些是个人自愿选择的偏好造成的。对于前一种情况,应当弥补处境造成的差别,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当接受选择造成的差异。
敏于志向,钝于禀赋:我们应该敏感地回应个人的志向,也应当尽可能排除天赋因素。
36桑德尔:当代人需要为历史事件负责吗
道德个人主义:相信每个人作为道德主体,都是自由而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自主选择自己的目标,为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也仅仅需要承担这种责任,不受任何超出个人选择的道德纽带约束。
社群主义:个人是社会构成的,现有社群,社群早就了个体,而不是现有孤立的个人,然后再有个人组成社群。
但是,任何一个人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故事。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塑造,你就讲不通自己的故事。
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观:在桑德尔看来,自由主义的个人观,把个人看作是孤立的原子,完全凭借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行动,他称之为”无所羁绊的个人”。他认为,这是对个人的错误理解。
批判自由主义的社会观:社群不只是工具,也不知是合作团体中的情感依赖。事实上,社群有一种纽带关系,它在根本上定义了“你是谁”,它塑造了你的身份认同、生活理想、道德感与责任意识。
你生而带着一种历史,你的生活故事是更为宏大的社会故事的一部分,也蕴含于无数他人的故事之中,包括历史上你的前辈的故事。割断了这种联系,就割裂了你的存在。
37沃尔泽:“原子化的个人”是怎么诞生的
相互矛盾的两种批评:第一,自由主义的理论是虚假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种无所牵绊的原子化个人;第二,自由主义的实践是有害的,造就了自我中心,相互分裂的冷漠社会。
高度流动中“后社会的自我”:“地理上流动”、“社会身份的流动”、“婚姻关系的流动”、“政治上的流动”。
脆弱的自愿联合:社群主义不可能战胜自由主义。但与此同时,自由流动社会造成的忧伤、失落和孤独,以及政治冷漠等后果也会如影随形。
38泰勒:如果“成为你自己”
本真性: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不仅是我们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是一种道德理想。
奥古斯丁说过“通向上帝的道路经由我们内心。”
我们无法单单依靠自我来构成自我,形成有意义的独特性标准。自我的理想是在对话关系和反思中塑造的。
在这里,泰勒提出了一个认知转变:要把本真性和”唯我论“之间的虚假联系一刀劈开。追求自主性,追求独特的自我,并不需要接受”唯我论“,且恰恰应当拒绝”唯我论“。
一件事情是否重要、是否有意义,需要依据一个背景框架来衡量。这个背景框架,定义了在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方面,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并塑造了我们的”道德与精神的直觉“。
个人自主性的来源不可能是”唯我论“的独白,而只能来自关系性的对话。
本真性的理想,一方面让我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方面要求我们不要陷入唯我论的独白,积极地接入对话和反思,这是自我通向共同背景的通道,把我们和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最终,向对话和反思开放,让自我变得更加清醒、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成为你自己“。
发布于 2023-02-08 12:12・IP 属地上海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1109278
读书のnotes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443852601891307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