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给大家分享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国作家韩江的代表作《素食者》。今天换个赛道,介绍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龙·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的代表作《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其实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人: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詹姆斯·罗宾逊。这三人均在美国顶级高校任教,是当代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称:「缩小国与国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这些获奖者证明了社会制度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其中,达龙·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两人十多年前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畅销一时,也曾引进中国国内,引发全球热议。
此外,达龙·阿西莫格鲁和西蒙·约翰逊合著《权力与进步: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Power and Progress: Our One Thousand 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去年刚出版,目前只有繁体中文版,所以这期还是主要讲讲《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繁体中文版和简体中文版的封面
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下两位作者。
其实搞学术的人生经历通常比较单调和模式化,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上学、教书、出书、拿奖,不像文学家、革命家、企业家那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但这位达龙·阿西莫格鲁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台译:戴伦·艾塞默鲁,在中国有时被戏称为大A(非指股市,因其姓氏以Ace开头)、毛格鲁、毛咕噜。1967年9月3日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处女座,有着亚美尼亚血统,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说他是「别人家的孩子」呢?看看他的履历吧——高中毕业后去英国留学,1989年约克大学本科毕业,第二年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完硕士,两年后又在同校读完博士,并留校任教,彼时他才25岁!
更牛的是,他才教一年书,就被大西洋对岸的全球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挖走,一直上班至今,拥有土耳其、美国双重国籍。
此外,他的学术成果高产似母猪,是世界上在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学者之一,截至2023年1月,共发表论文188篇,最多的一年2008年发表了13篇。
2005年,他38岁,获得颁给40岁以下经济学家的、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而40%的克拉克奖得主,后来都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这次毛咕噜获奖并不意外。
另一位詹姆斯·罗宾逊(James Robinson),台译:詹姆斯·罗宾森,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他是英国人,1960年生。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驻外工程师,所以他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随父亲在海外生活。
1982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本科毕业,1986年华威大学硕士毕业。1992-1995年去墨尔本大学教书,期间在哈佛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不知道是不是非全日制)。
1992年,罗宾逊应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之邀来做讲座,当时坐第一排听讲的一个博士生特别积极,对台上的罗宾逊说的每一点都有不同意见。
罗宾逊想,哪来的刺头,真烦。讲座结束后,罗宾逊与学院接待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结果发现坐在旁边的恰好就是那个刺头——毛咕噜,两人聊起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元老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不打不相识。
罗宾逊还周游列国,到过尼日利亚、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海地等国开展田野调查或支教。并先后任教过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美国名校,目前还在芝加哥大学,而且他的研究方向偏政治学,拥有英、美双重国籍。
那么,两位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合著的畅销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讲了一回什么事?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英文原版出版于2012年,第二年繁体中文版即面世,又过两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很奇怪,一般这类书不是中信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得比较多?)引进推出简体中文版,但有删节,而且在版权页明确标出。
这本书名气颇大,光正文前就印了5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好评,还有弗朗西斯·福山、尼尔·弗格森、贾雷德·戴蒙德、伊恩·莫里斯一众大咖的背书,据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明仁在繁体中文版推荐序中透露,连京师高层也在读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一句话:制度决定一切!
两位作者把国家的兴衰成败归因于制度,并划分为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台译:广纳性制度)和汲取性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台译:榨取性制度)。
这两种制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以及汲取性政治制度、汲取性经济制度。而且,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制度。
回到这本书的标题: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实行了汲取性制度,没实行包容性制度。
那么,何谓包容性政治制度?两点:1、民主宪政;2、中央集权。或者再加一点:3、媒体监督。
包容性经济制度就是市场经济,包括自由贸易、公平竞争、保护产权、契约精神等。
相反地,汲取性政治制度就是专制独裁,或者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比如以前的英、法、西殖民地。汲取性经济制度就是统治集团尽可能地压榨被统治集团的财富,比如农奴制。
两位作者的逻辑是,实行包容性政治制度的国家,从横向上看,民主宪政让广大不同利益群体都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即政治多元、权力制衡;从纵向上看,中央集权意味着国家有较高的行政效力,颁布的政策能够推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比如能收上税、能维持治安。媒体监督又能曝光破坏权力平衡的企图。
包容性政治制度的CP是包容性经济制度,因为参政议政是开放的,那经济活动也是开放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鼓励创新,提高效率,谁有本事谁挣钱。
反之,实行汲取性政治制度的国家,权力被少数人垄断,人都是自私的,那权力就肯定会偏向少数人,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实行汲取性政治制度的国家,大多数都配套实行汲取性经济制度,这也好理解,利用特权捞钱嘛。但也有少数国家会实行包容性经济制度,把蛋糕做大一点再捞钱。
不过,两位作者认为,这种错配持续不了太久,因为包容性经济制度下富起来的商人、平民,又受了良好教育,肯定也会要求政治权利,即「饱暖思淫欲」「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汲取性政治制度是不愿分权的。
再有,前面提到市场竞争,鼓励创新,而创新会带来「创造性破坏」,意味着优胜劣汰,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比如汽车发明导致马车夫失业。但汲取性政治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即统治集团不被推翻,其内心是不愿创新的。
所以,实行汲取性政治制度的国家,经济繁荣只是一时的。它最后要么经济萎缩,要么政治转型。
比如,书里略带嘲讽地描述英美曾经对前苏联的经济发展会超过自己忧心忡忡:
(苏联)1928年到1960年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增长如此之快,以致它蒙骗了西方好几代人,而不仅仅是林肯·史蒂芬斯。它蒙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蒙骗了苏联自己的领导人,比如赫鲁晓夫,在1956年对西方外交官的一次演讲中自豪地说:「我们将会超过你们。」
1977年时,英国经济学家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认为,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甚至赋予民众利他动机的角度上讲,苏联模式的经济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可怜的老西方资本主义仅在提供政治自由方面更好。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使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大学经济学教科书,这本书多次预言,苏联将会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在1961年的版本中,萨缪尔森预言,苏联的国民收入可能会在1984年或在1997年超过美国。在1980年的版本中,这个分析没有多少变化,只是时间向后推到了2002年和2012年。
此外,两位作者搬来了很多国家做例证,比如联合国五常、香蕉共和国、黑非洲等。当然,英美等是正面例子,委内瑞拉、秘鲁、刚果、津巴布韦等是反面例子。也有例外,比如黑非洲的博茨瓦纳就是正面例子。
而且,他们反驳了「地理假说」「文化假说」「无知假说」这三个解释国家兴衰的观点。
地理假说就是认为热带国家的人比较懒,不爱干活,所以不发达,即「地域黑」。文化假说就是认为基督教文化优于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新教文化优于天主教、东正教文化,即「鄙视链」。无知假说就是认为穷国领导人不知道该怎么发展经济,单纯「能力不行」。
他们的反驳看上去有些道理,比如最近在搞事情的某两个东北邻居,地理、文化一模一样,三胖喝过洋墨水,也不无知,但两国差异悬殊,只能用制度来解释。
至于,为什么有的国家会实行包容性制度,有的国家会实行汲取性制度,两位作者回答不了,或者说是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往根儿上捯,还是跟他们反对的地理、文化等因素相关。
而且,人家抛出的就是「制度决定论」,已经说了「鸡生蛋」,你再问:什么决定制度,不就回到「蛋生鸡」了么。
再者,他俩主业是搞经济,解释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至于制度(政治制度)从何而来,得问历史学家。
所以,他俩干脆说制度的发展是偶然的、随机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就像人生来有别,这种一开始的细小差别在历史长河中会产生基因突变,通过某个偶然事件放大作用,使大家渐行渐远,两位作者称之为「制度漂移」(institutions drift)。
这让我想到作为人的个体,很多小时候一块上学玩耍的同学朋友,长大后各奔前程,有的人成功富有,有的人苟且偷生。
如果决定国家命运的核心因素是制度,那么决定个人命运的核心因素又是什么呢?
以上就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种「制度决定论」其实就是鼓吹西方国家制度优越性,造出「包容性制度」和「汲取性制度」两个词无非是旧瓶装新酒。
而且,这本书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毛咕噜两人完全是倒着来,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批判!
更何况,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大步迈进,相信未来一定能见到《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预言破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