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文 书 名:25 ECONOMISTS WHO INFLUENCE THE WORLD
丛 书 名:
作 者:惠宁周宇王颂吉姜伟吴丰华
出 版 时 间:2023-05
关 键 词:经济学家生平事迹世界经济理论
中文摘要
千百年来,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然而直到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学才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为人们所认知、传颂。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以托马斯·马尔萨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让-巴蒂斯特·萨伊为代表的“边际革命”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以及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新古典综合派的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以人类的福祉为己任,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推动社会改进有限资源的配置,为经济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那个时代甚至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本书选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25位经济学大师,论述他们的成长历程,阐释其经典著作,述评其精彩观点,展示其思想精华,为我们掌握纷繁庞杂的经济理论提供了一条捷径。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
一 斯密的生平
二 从《道德情操论》到《国富论》
(一)《道德情操论》
(二)《国富论》
(三)《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之间的关系:“亚当·斯密问题”
三 古典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
(一)分工理论
(二)货币理论
(三)价值理论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劳动价值论及其两种价值规定
3.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价值论
(四)分配理论
四 斯密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自由思想
(二)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斯密与中国
第二章 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的高峰
一 成功的投资者和难懂的经济学家
二 从反对《谷物法》到“李嘉图革命”
三 李嘉图的价值、货币、分配、赋税理论
(一)价值理论
1.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2.劳动价值论
(二)货币理论
(三)分配理论
1.工资理论
2.利润理论
3.地租理论
(四)赋税
四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贡献与矛盾
(一)在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批判发展
(二)充实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三)在分配理论中十分重视利润的分析
(四)奠定了货币中性理论的基础
(五)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
第三章 西蒙德·德·西斯蒙第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一 西斯蒙第对亚当·斯密的追随与背离
二 生产过剩理论的雏形
三 西斯蒙第的经济浪漫主义
(一)价值学说
(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
(三)资本和收入
(四)生产和消费
(五)经济危机理论
(六)税收原则
(七)经济浪漫主义
四 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先驱
(一)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二)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政策的反思
(三)西斯蒙第对消费和分配的重视
第四章 让-巴蒂斯特·萨伊 “政治经济学王子”
一 忤逆拿破仑、婉拒杰斐逊的大学者
二 萨伊的经济思想
(一)萨伊定律
(二)财富的生产理论
1.生产三要素论
2.影响生产的外部和偶然原因
(三)财富的分配理论
1.价值的本质
2.“三位一体”分配公式
(四)财富的消费理论
1.消费的种类和结果
2.个人消费
3.公共消费
三 萨伊的经济思想是解决法国当时问题的良方
第五章 托马斯·马尔萨斯 人口理论的创立者
一 马尔萨斯的生平
二 马尔萨斯的著作
(一)《人口论》
(二)《政治经济学原理》
三 “宴席上的后来者不受欢迎”
(一)人口思想的缘起
(二)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一条规律
2.两个公理
3.人口增殖原理
4.人口抑制原理
5.三点结论
(三)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四)马尔萨斯在世时的争议
四 人口理论的先声
(一)批判和探索
(二)宣扬和发展
第六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一 经济学家与社会改革家
二 “19世纪下半叶无可争议的经济学圣经”
三 穆勒的主要贡献
(一)生产思想
1.劳动力要素
2.资本要素
3.土地要素
(二)分配思想
1.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
2.分配的决定因素
(三)交换思想
1.价值理论
2.市场供求与商品价格理论
3.国际贸易理论
(四)社会进步的影响
(五)政府职能思想
四 谨慎的折中主义者
第七章 卡尔·马克思 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 马克思的生平
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三 马克思的主要贡献
(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硬核”与精髓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原则
2.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1:从“苦恼的疑问”到异化劳动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2:从异化劳动到剩余价值论
(四)《资本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有机结合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资本论》三卷的主要内容*
(五)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思想的源头*
1.创新驱动发展内核: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
2.创新驱动发展过程:“创造性破坏”的思想理念
3.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企业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4.系统的内生创新增长观
四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评论
(一)理论地位
1.解构马克思经济学的本质与精髓:历史唯物辩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先驱
(二)时代价值
1.当代资本主义现象的解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源泉
第八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新古典学派的集大成者
一 马歇尔的生平
二 “不仅属于特定时代的洞见”
(一)马歇尔的主要著作
(二)马歇尔的两部简短著作和官方报告
三 局部均衡分析与微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二)需求理论
(三)供给理论
(四)均衡价格理论
(五)分配理论
四 静态微观问题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
第九章 约瑟夫·熊彼特 创新理论的开创者
一 熊彼特的生平
二 熊彼特的著作
(一)《经济发展理论》
(二)《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
(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四)《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五)《经济分析史》
三 围绕创新的制度理论
(一)动态分析与创造性破坏理论
(二)创新与企业家
(三)创新与信贷
(四)创新与垄断
(五)创新与经济发展理论
(六)创新与经济周期理论
四 熊彼特的经济思想评论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局限性
第十章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
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设计师”
二 凯恩斯的著作
(一)《印度通货与金融》
(二)《和平的经济后果》
(三)《论概率》
(四)《货币改革论》与《货币论》
(五)《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方法革命
2.理论革命
3.政策革命
三 凯恩斯的学术贡献
(一)对经济萧条现象的解释
(二)经济理论革新
(三)政策实践指导
(四)开创性贡献
四 凯恩斯主义的缺陷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改造
(一)缺乏动态分析
(二)缺乏分配分析
(三)缺乏供给分析
(四)缺乏微观基础
1.价格决定过程的微观基础
2.产量决定过程的微观基础
第十一章 保罗·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创始人
一 萨缪尔森的生平
二 经济学著作
(一)《经济分析基础》
(二)《经济学》
(三)《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
(四)《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
三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奠基人
(一)创建新古典综合理论分析体系
(二)提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五)乘数-加速原理
(六)税收理论和肯尼迪减税法案
(七)福利理论
四 在凯恩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一)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二)经济学界的通才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
第十二章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开创者
一 “终身的高瞻远瞩”
二 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五十年探索
(一)《通往奴役之路》
(二)《自由秩序原理》
(三)《法律、立法与自由》
(四)《致命的自负》
(五)《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六)《物价与生产》
(七)《资本的纯理论》
(八)《货币的非国有化》
三 以商业周期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 影响远超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
第十三章 西蒙·库兹涅茨 “经验统计学之父”
一 “用过去一代人的经验来丰富当今一代人的知识经验”
二 库兹涅茨的著作
(一)《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
(二)《国民收入及其构成》
(三)《现代经济增长》
(四)《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出和生产结构》
三 经济增长没有一般模式但有普遍特征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2.经济增长与制度结构
(二)收入分配与资本积累
1.储蓄集中的累积效应和抵消因素
2.产业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生产总值
(四)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四 对统计资料的创造性应用
(一)重视经济统计资料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二)拓展对收入分配与收入不平等的研究
(三)强调产业结构与制度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 西奥多·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一 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二 舒尔茨的著作
(一)《改造传统农业》
(二)《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和《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
三 西奥多·舒尔茨的主要贡献
(一)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
(二)人力资本理论
四 寻找现代化的动力
第十五章 米尔顿·弗里德曼 现代货币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一 “主业是经济学家,副业是公共政策(研究)”
(一)作为经济学家的弗里德曼
(二)作为公共政策专家的弗里德曼
二 弗里德曼的著作
(一)《美国货币史》
(二)《资本主义与自由》
(三)《价格理论》
(四)《弗里德曼文萃》
三 从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到货币供给模型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
1.理论背景
2.主要内容
3.重要影响
(二)消费函数理论
1.消费理论的背景
2.持久收入假说的思想内涵
3.理论意义
(三)货币理论
1.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1)货币需求理论
(2)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
(3)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
2.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
(1)适应性预期与自然率假说。
(2)三阶段菲利普斯曲线。
(3)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的治理。
3.弗里德曼论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目标与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操作。
(4)货币政策有效性。
四 为现代货币政策提供指南
(一)学术观点评价
(二)经济思想评价
(三)对中国的影响
第十六章 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理论之父”
一 布坎南的生平
二 自由、市场与国家
三 公共选择理论与宪政经济学
(一)开创了公共选择理论
(二)创立了宪政经济学
(三)布坎南的政治规则对政治科学产生了创新影响
四 公共选择学说与福利经济学派的论战
(一)过于强化“经济人”假设
(二)个人主义方法论有自相矛盾之处
(三)政治交易市场:将交易作为分析重点却难以现实操作
(四)在税收分析方法、税收立宪和预算平衡上的局限性
(五)宪政经济学分析环节的缺失
第十七章 罗纳德·科斯 产权理论的创始人
一 芝加哥的法律经济学家
二 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法律经济学
(一)《企业的性质》
(二)《社会成本问题》
三 企业的边界
(一)提出产权理论
(二)提出交易成本理论
(三)科斯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
四 经济学的制度主义
(一)经济学家对科斯定理的批评
(二)科斯经济学方法论思想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第十八章 道格拉斯·诺思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一 “为改善社会而工作”
二 新经济史的开拓性贡献
(一)《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的经济史》
(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三 用制度解释历史
(一)产权理论
(二)国家理论
(三)意识形态理论
(四)制度变迁理论
四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第十九章 罗伯特·索洛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之父”
一 三任美国总统的经济智囊
二 围绕增长与就业的研究
(一)《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
(二)《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
(三)《工作与福利》
三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突破性贡献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
(二)索洛余值——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度
四 增长经济学的先驱
(一)对经济增长研究的先驱作用
(二)利用“余值思想”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对未来宏观经济研究奠定基础性作用
第二十章 詹姆斯·莫里斯 激励理论的奠基者
一 莫里斯的生平
(一)莫里斯的成长
(二)一波三折剑桥梦
(三)莫里斯的大师之路
二 不断探索激励经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一)莫里斯的论文概述
(二)莫里斯的代表作
1.《最优所得税理论探讨》(1971)
2.《关于福利经济学、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笔记》(1974)
3.《道德风险理论与不可观测行为》(1975)
4.《论责任分配:行为人相同的情形》(1975)
5.《组织内激励和权威的最优结构》(1976)
6.《退休年龄不确定时的社会保险模型》(1978)
三 为市场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一)信息非对称问题
(二)最优所得税制结构设计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其他贡献
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一)治学严谨的“应用理论经济学家”
(二)如何让人说实话
(三)莫里斯与中国
(四)信息经济学在中国问题上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迈伦·斯科尔斯 “现代期权理论之父”
一 四处碰壁的论文最终改变金融世界
二 期权定价与税收筹划
三 每天被执行无数次的方程
四 引发金融实务和学术的大变革
第二十二章 阿马蒂亚·森 穷人的经济学家
一 以印度的眼光审视经济学
二 福利经济学与经济伦理学
(一)《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二)《论经济不平等》与《再论不平等》
(三)《贫困与饥荒》
(四)《伦理学与经济学》
(五)《以自由看待发展》
三 为有道德的经济“立法”
(一)对经济伦理学的贡献
(二)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三)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
(四)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贡献
(五)对贫困理论的贡献
四 让经济学摆脱贫困化和狭隘化
(一)“穷人的经济学家”
(二)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能力”
第二十三章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集大成者
一 斯蒂格利茨: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二 以精密的理论诠释现实
三 奠定了信息经济学与服务公共政策的研究基础
四 第三条道路:强大政府加成熟市场
第二十四章 弗农·史密斯 “实验经济学之父”
一 做实验的经济学家
二 在实验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之间
三 为经济学理论建立“风洞”
(一)双向式市场机制
(二)实验经济学
(三)对拍卖理论的检验
(四)风洞实验
(五)设计实验的五项规则
四 史密斯的方法论惠及各学科
(一)经济学是可实验的科学
(二)检验拍卖理论
(三)实验经济学方法论
第二十五章 杨小凯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的创立者
一 杨小凯的生平
二 建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
三 让亚当·斯密和科斯的理论浑然一体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二)分工理论
(三)后发劣势
(四)国际贸易理论
(五)企业理论
四 比新古典经济学思想更古老、身躯更年轻
(一)重新为经济学明确方向
(二)在以角点解取代内点解的基础上进行超边际分析
(三)为国际贸易理论找到了新思路
(四)对企业理论进行数学处理
(五)重新思考产权理论
出版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影响世界的25位经济学家/惠宁,周宇主编;王颂吉,姜伟,吴丰华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5
ISBN 978-7-5228-1351-6
Ⅰ.①影… Ⅱ.①惠…②周…③王…④姜…⑤吴… Ⅲ.①经济学家-生平事迹-世界 Ⅳ.①K815.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256486号
https://www.crggcn.com/bookCatelog?parentName=%E6%96%87%E7%AB%A0%E8%AF%A6%E6%83%85&id=768813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