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类 / 0浏览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曾国藩赠与“归籍养病”的舍弟曾国荃的对联

最近抽空重读了文正公的传记,这一幅对联如同醍醐灌顶一般重新定义了对于读书的理想状态,还记得第一遍读曾国藩的传记,关注点都在文正公在汉人官员不受重视甚至被老满家刻意排挤打压的爱新觉罗王朝凭借“结硬寨,打呆仗”的大智若愚借助平定太平天国而一步步成长为晚清国之柱石,对于这一幅对联,也只是一掠而过,根本没有在意或者选择性略过。其实关于读书,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不过我们习惯性的把读书狭隘地等同于九年义务教育加高中大学,勾股定理你读一万遍也不能读出什么新意来,毕竟只是应付考试的工具,会用就行。事实上,如果不想故步自封,读书应该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状态,就跟呼吸一样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1. 读书无用?

说这种话的人基本上心都很浮躁。而读书的大忌就是心猿意马。确实,心如果静不下来的话读再多书也并没有什么卵用,脑子里也不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劝你还不如多刷刷抖音快手,起码图个乐呵,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勉强。

《庄子》讲“内圣外王”,内圣在前,外王在后,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是的,读书不能马上让你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跟求佛一样。然而求佛是单向的做功,你跪在地上逼逼叨一通,菩萨受不受理你的业务还另说,更别提有任何回应。读书却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你问他答,甚至你没问的,他也提前告诉了你答案,让你能够在将来某一个时刻需要用到的时候灵光一闪,原来之前已经有人替我全面分析过利弊和对错了,至于那个人是谁,什么头衔,来自哪一个时空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了答案​和应对的底气。

2.空谈误国

其实文首的对联,并不是曾国藩劝导弟弟曾国荃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鸡汤。当时的背景是,在太平天国风卷残云般席卷半壁满清江山而八旗子弟还处于懵逼状态时,曾国藩将一支湖南民间团练组织,也就是游击队打造成为攻无不克的湘军,这部让太平军闻风丧胆的战争机器摧枯拉朽般的疯狂收复失地,​立下不朽之功。文正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更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还是在爱新觉罗的黑森林里,更容不下作为汉人的曾国藩功高盖主,野蛮生长,为了避免鸟尽弓藏的悲剧,而主动选择激流勇退,在湘军荣耀一时无两的高光时刻,让领军前线的弟弟曾国荃谎称身体有恙需要回家养病,八旗老爷和慈禧老太太正愁找不到理由削他,便愉快地准奏了。百战归来再读书,一是让弟弟放平心态,从读书中找回静气,《大学》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二是让弟弟明白时局迁移的角色转换,乱世需要马上治天下,治世则更需要文臣安邦国​。而在如今看来,百战归来再读书却有了新的注解,就像《后会无期》里的那一句台词“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同样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年少意气风发时去读,与历经人生百态后再读,​感悟终究会更深。

最后,以李鸿章不同时期的两首作品收尾,分别表现他少年入都指点江山万户侯时的书生意气与晚年百战归来端坐钓鱼台的四平八稳,​与君共勉。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上联:享清福不再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发布于 2020-10-17 04:0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342208


名句新解之我见32:百战归来再读书

本期名句:百战归来再读书

名句出处:清·曾国藩·赠弟国荃联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是曾国藩送别其弟曾国荃时的名联。这对联的前半句完全可以忽略,仅后半句就值得细细琢磨一番,若琢磨透了,受益匪浅。

近年来流行中国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半个圣人指的就是曾国藩,甚至还有人说他“千古第一完人”。这些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但能让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赞誉、推崇,曾国藩也必有过人之处。我们可以从他这句“百战归来再读书”中,读懂为什么如今还有这么多人追捧曾国藩,以及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去学曾国藩。

01曾国藩为何能说出意境如此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历史上,有一类人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那就是儒将。能文能武、文韬武略双全之人,历来被认定为全才——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这类人中,孙子是鼻祖、是魁首,因为他写了《孙子兵法》,影响后世几千年,后来的吴起、乐毅、韩信、诸葛亮、谢安、李靖、岳飞、王阳明、曾国藩……都算得上是一代儒将。这里的儒,不是指儒家,而是能识字、会读书、有韬略,和廉颇、吕布、张飞、常遇春、鳌拜之流分别开来。

毛泽东的文韬武略不比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差,但毛泽东是领袖,不是将,甚至高过了帅,因此也就不能归类于儒将之列。

而在这些儒将之中,曾国藩确实是佼佼者。他能说出“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样意境震撼的话,是因为他的确身经百战过,他也一生都在读书,他确实是“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最佳践行者、代言者。

“屡败屡战”一词,最能说明曾国藩是如何“百战”的:他三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科考是他的第一战场;他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所救;石达开攻湖口时,曾国藩被逼得跳船,愤怒至极的他打算策马赴敌以死,被部下力劝乃止;坐困南昌时,如果不是洪秀全和杨秀清内讧,后果难料;督师剿捻时,他的“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等对策,然后全部失败。

但“屡败屡战”毕竟不同于“屡战屡败”,曾国藩最终还是平定了太平天国,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官拜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太子太保,封爵一等毅勇侯,死后还被加封为太傅。

身经百战的曾国藩能有如此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读书读得好。在他组建的湘军中,核心建军纲领就是“以儒生领山农”,他所用的军官绝大多数是读书人、知识分子,他招募的勇卒多系“深山寒谷贫苦之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湘军不是武人建立起来的,而是读书人建立起来的,历代军事史上都不曾出现过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

就因为曾国藩读书读得好,他才在《讨粤匪檄》中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动员了当时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战斗中去: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 不思一为之所也!

以舶来的“拜上帝教”之名起事的太平天国,真正的失败在于此;站在天下读书人道德制高点的曾国藩,最终的成功也源于此。

所以,曾国藩最懂“百战归来再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打不了胜仗;打完胜仗,还需要再读书。

02身经百战的曾国藩在书中都读到了什么?

曾国藩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既然平定太平天国的最根本原因是“读书”,那么他其余的人生成就也和读书脱不了干系。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在那个科举取士是唯一仕途的时代,只有读书才有可能成功登第,也只有真正把书读懂了、读透了,才有可能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的《挺经》,被誉为“顶级官场生存术”,基本回答了他凭什么能做到十年七迁,而他能写出《挺经》这样“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是因为他不只读儒家的四书五经,还读宋明理学中的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王夫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理学大师唐鉴等人的著作。

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就是一支以人身依附为纽带的私人军队。湘军是曾国藩成功人生的最大本钱,他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这是他建立湘军的首要一着,开创了近代中国“兵为将有”的先例。

曾国藩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在读四书五经时读透了仁、礼、忠、信的儒家学说,以伦理纲常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维系军心;是因为他从史书中承袭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从读《孟子》一书“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中懂得了“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他在唐鉴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学中,读到的是体用经世思想。

曾国藩的识人之能,最是被津津乐道。胡林翼说他“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薛福成说他“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行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陈公笃说他“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等等。

这些识人之术,都被他写进了《冰鉴》一书中。怎么看一个人的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怎么通过眼鼻看邪正、通过嘴唇看聪明、通过气宇看功名、通过精神看事业、通过指爪看寿夭、通过语言看条理……曾国藩的识人之术,确实值得后世人好好研读。

而曾国藩之所以有这识人之术,一是因为他勤读史书学古人,二是因为他一生研读程朱理学,特别是对气学有着自己的解读。

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尤其值得后人学习。他将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心、修身和修行上,提出了一整套教育子弟的方法,如八德、八本、四条、四败、八字诀等等,视训诫为最重要和最基本。

其中,八本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治家之道的八字诀中“书”字说的就是读书。他在前后30多年的时间里给祖父、父母、叔父、弟、子、夫人、侄等一众人写了近1500封家书,他从读书中看透了家庭兴旺的规律:官宦之家只传一代就萧条,商贾之家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一般可兴旺五、六代,孝友之家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03什么样的人该读有关曾国藩的什么书?

人生就是一场战争,官场、商场、职场、社交场、游戏场、名利场……都是战场。每个人都在百战归来,百战归来,需要再读书。

身在职场和志在仕途的人,如果想如曾国藩一样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至少要读读《挺经》。你会懂得为什么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的道理,如此方能在困厄中求出路、不为他人左右。

一把手、企业老板和负责人力资源的人,或是想给自己找个好老板的人,要读《冰鉴》,才有识人之能。做领导的第一要务就是选人、用人、识人,如果能像曾国藩一样知人善用,自然事事顺遂;而那些想为自己找到最好出路、想跟对人的普通人,如果能有识人之明,找到一个对的领头人,也是人生躺赢的捷径,譬如最早跟随马云创业的“十八罗汉”。

想要弘扬祖德、传承家业、家庭兴旺,教育好家中子弟,像曾国藩家族一样代代出人才,要读《曾国藩家书》。你会明白,为什么曾国藩要强调让家人“慎独”,为人处世“拙诚”、“坚韧”的好处在哪,持家教子讲求勤俭、治学、睦邻、读书的道理是什么,如何让子孙图强,败家之道都有哪些。

如果对生命品质有追求,想要像曾国藩一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那就该去读《曾国藩全集》。且不说曾国藩算不算半个圣人、千古第一完人,他在人生的战场上取得的那些胜利,他在行政、建军、治军、修心、理财、禀气、外交、文学、书法、治家等一系列领域中取得的成绩,无一不值得终生去研读和学习。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他的评价是: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能让毛泽东和蒋介石二人如此推崇的,除了曾国藩,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有他们的如此评价,足以证明,曾国藩全集,确实值得一读。

华谁与2022-01-22 08:1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578070906944645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