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类 / 0浏览

理财日志(2):Think Big

出于自己工作的原因,每天总要看一下市场行情。虽然,我知道市场充斥着噪音,每天的行情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只是一种扰动情绪的幻象,短期的浮盈浮亏也只是变异而不是报酬,但我作为业内人士,又要接受客户的咨询,这是免不了的。当客户、业内的朋友来问我怎么看时,我总不能回答说:“哎哟,我最近都没关注!”这样的回答会让他们怀疑我的专业度、敬业度和可信度。

但客观的事实却是:对投资者来说,每天看行情、关注自己投资的股票、基金的价格,长期来说是弊大于利的。一来消耗时间、精力,二来短期的波动带来的往往是焦虑等负面的情绪效用,三来会导致非理性的交易行为。

因此,在我每天的正念练习中,跟投资理财相关的有4个“Think”,分别是:Think Big, Think Long, Think Different和Think Deep,简称“4T思维”。今天先讲讲Think Big。

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设想你需要做下列两组决策。

决策(1):从A、B中作出选择:
A.  肯定能赚到240美元

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决策(2):从C、D中作出选择:

C.肯定损失750美元

D.有75%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25%的概率没有损失。

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被A吸引,排斥C。人是厌恶损失的,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哪怕少赚点,也要见好就收,而在亏损状态中更倾向于博取没有损失的可能性。于是,在决策1中,大多数人选A,在决策2中,大多数人选D。这是在单一决策中的普遍情形。

然后,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个选项:

AD. 25%的概率获得24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60美元

BC. 25%的概率获得25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50美元

显而易见,BC选项明显由于AD选项,而AD选项却是在单一决策时,大部分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人在单一决策中都做了最有利于自己选择,结果组合起来看,却是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在此暴露无遗。

在投资理财中,我们一直都要做决策,买什么产品,没什么股票,这个产品到期后再买什么产品。我们做的是单一决策还是组合决策呢?我们在做每个决策时,都在努力做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但我们有没有考察过整体的回报和风险水平呢?如果没有对自己理性局限性的充分认知,没有更全面地、更通盘地考虑资产配置、投资组合构建等大问题,就算花了大量的搜寻、学习成本,选到一个好股票、抢到一个好产品,对你的财富又能产生多少举足轻重的影响呢?

社长朴石 朴石书社 2024年03月13日 15:47 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ZQEMvj92xiyt4YBuYmC8iA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