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哇, 我是小翼。
最近十年退休俱乐部的家人,送了我本李笑来的新书,
很小巧的一本《专注的真相》,拿到手很快就读完了:
我很佩服他把1个概念讲得清晰易懂,并拓展成一本书的能力,
如果你还没看过,可以看下我对「专注」的9个新认知,
因为只有对它认知越清晰,行动才会越坚定:
专注的9个真相
1、多巴胺不是什么「快乐物质」,直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其实是「惊喜的可能」。
对「惊喜的期待」,会引发一定的冲动欲望。
多巴胺能系统极易被劫持,现代手机就成为了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元凶,
刷手机并不会产生快乐,但因为对「惊喜的期待」,
让我们不受控制地去看信息,直到手机被“内化”成身体的“器官”。
2、注意力>时间>金钱。资讯越发达,注意力越稀缺。
到最后,注意力成了最具价值的资源。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异,是注意力上的差距。
注意时长极长,甚至能够长期持续专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从根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3、不能把成瘾行为仅仅当作一个“坏习惯”,
它是“重症”,甚至是“绝症”——
虽然大脑具有可塑性,但过了一定程度,就是不可逆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分辨不出差异而已。
4、我们要戒掉什么坏习惯时,恐惧是最有效的工具。
比如现在我知道了,如果不戒掉刷手机,我的大脑就会有不可逆的损坏。
因为大脑就是这样,用进废退。
在看短视频的时候,大脑都是被动的,每分每秒都在退化,注意时长变短。
直接结果就会缺乏自制力,更容易被短视频吸引,形成一个负向飞轮:
自制力越差,越容易被短视频吸引,注意时长就越差,时长越差,自制力就越差。
5、利用恐惧让自己清醒,或者给自己「洗脑」。
知道读书有用,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专注的人,是因为这个道理,并非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听来的、看来的。
大脑无法自我欺骗,对于实际上并不相信的事物,只会依照自身的想法持续行动。
所以,通过写下来、不断复述、朗读,
用自己的话对自己讲很多遍,换很多种说法,换很多个角度,时不时就给自己复述一遍,
大脑就会瞬间分不清,这个东西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还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最后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倾向相信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
比如李笑来40年烟龄,竟然戒掉了。用的方法,就是重复朗读一句话:
我是一个从来不吸烟的人。
6、这个世界,只有你注意到的才是你的。
身边的美好事物,如果没注意到,等于不存在,很可惜。
但更可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去注意到。你的关注只能跟着你的认知走。
7、注意力涣散,抵制不了诱惑,是因为你「价值观」缺失或者不够坚定。
所以价值观,就是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最重要,排序是如何的,这一点是核心。
顺序决定质量,这也是对我最有启发的一点,让我也在调整价值观排序:
比如把「学习」排在「工作」前面,把「睡眠」、「运动」、「放松」排在「学习」前面。
这样的排序,有点反常识,工作只排在了第 5 位。
原因是我们的大脑是一块不可逆的,独一无二的电池,时时刻刻都在耗电。
而睡眠是在给电池充电,运动是在给电池扩容,放松是给电池做优化!
如果没有这3个基础,「缺电」会导致你什么都做不好,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
价值观坚定,自律就自然而然且毫不费力;价值观脆弱,自律就要耗费无穷无尽的脑力。
8、脑力的核心属性——排他性资源,用它做这个就不能用它做那个。
所以选择意味着放弃,想要戒掉坏习惯,用好的挤掉坏的,而不是什么都做。
9、深入,专注,靠的并不是聪明,而是时间和积累。
我的实战应用
最后总结一下,看了本书加上我的日常实践,我应对刷视频不专注的方法:
1、用恐惧清醒:
刷视频对我的大脑有不可逆的损坏!所以我必须做出环境隔离——
卸载APP、设置使用时长、不能卸载的关闭短视频入口、去图书馆办公等等。
2、用「好的」挤掉「坏的」:
我琢磨了下,其实比短视频有意思的事有很多——
读推理小说、看漫画、日常绘画、外出探索、跑步+听播客、做美食、参加线下体验等等,
做了这些事情一天过得非常充实了,根本没时间刷视频。
3、给自己洗脑:
我是一个从来不刷视频的人。
我要做的这件事情,真值我人生的 1/10000 吗?
4、价值观排序:
睡眠>运动>放松>学习>工作
我的人生主线,是40岁退休,刷短视频跟这个目标无关,甚至会拖累。
我这个月的主线,是跑马拉松、线下见面会、AI爆款小红书交付,刷短视频同样没有帮助。
以上4个方法,我把它这样写下来,就非常清晰且坚定了,
如果你有想要戒掉的坏习惯,也一定要试试。
本文觉得有启发,别忘了点赞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我是小翼,关注我一起40岁退休,我们下期再见👋🏻
丁小翼 2025年03月13日 12:24 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9XBpBxPJxqfSn_QnH1iGQ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