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笑来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麦文化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136
定价: 5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5493474
内容简介 · · · · · ·
◎ 内容简介
李笑来的新书《专注的真相》传达了一个基本认知:能够长期持续专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从根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有证据表明,注意力不足源自大脑的器质性损伤。看一眼四周,你一定不难得出“手机对大脑的劫持将愈演愈烈”这一结论。
本书先为你拆解清楚大脑保持专注的工作原理,再给出简单(但不容易)的解决方案,例如: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前不能长时间看手机,最好能养成运动、朗读、音乐等爱好……为未来打好基础,做天生赢家!
◎ 编辑推荐
★ 未来,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专注力的差距
★ 能够长期持续专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有更强的竞争力
★ 李笑来2025年新书,一套书改变家庭命运
★ 掌握深度思考,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都选对方向,做天生赢家
★ 精装小开本易携带,内文采用胶版纸,双色印刷,适合收藏、送人
作者简介 · · · · · ·
李笑来
投资人,作家。2011年进入投资领域。2019年组建“富足人生社群”,关注个人成长、财富积累、家庭建设。
出版作品:《财富的真相》《思考的真相》《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自学是门手艺》《韭菜的自我修养》《财富自由之路》《把时间当作朋友》《TOEFL iBT高分作文》《TOEFL 核心词汇21天突破》。
目录 · · · · · ·
1 多巴胺不是什么快乐物质
2 极易被劫持的多巴胺能系统
3 更便宜更隐蔽更普及的毒
4 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的恶果
5 家里有婴幼儿的应该扔掉电视
6 不知不觉失去的都是什么
7 最具价值的稀缺资源是什么
8 不可抗拒的诱惑来自哪里
9 恐惧也是有效的防御
10 一定要重视文字、善用文字
11 为自己洗脑也不是不可以
12 都不是超人却有可能过人
13 用来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
14 冥想不一定最有效最普适
15 顺序决定质量
16 顺序决定质量的另一例子
17 值不值的终极判断标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244381
书评: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注意力上的贫富差距
李笑来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的《把时间当做朋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都很喜欢。他总是用非常浅显的大白话,毫不吝啬地把他的好观点和好经验分享出来。《专注的真相》是他的新书,正好直播推送时我在辅导孩子功课,一直对他强调“专注、专注”,于是毫不犹豫买下,一天之内读毕,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以下是读书笔记,以及给我带来的感悟。
误以为“更新的”是“更重要的”
“事实上,这个判断偶尔正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判断是错误的,甚至谬以千里。越年轻的人受它的影响越大。人过了五十岁,多少能够反应过来:这半辈子看到的绝大多数新闻,实际上都跟自己没啥大关系——除了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问题是,没有谁能在年轻时就对这个事实如此笃定。”
是的。写《人类简史》的赫拉利曾被问到“你认为哪些信息能称得上知识?”,他的回答是:“以前我们将所有信息等同于知识,觉得拥有的信息越多,拥有的知识也就越多。很明显这是错误的——大多数信息都是垃圾,而知识是那一小部分稀有且昂贵的信息。”
你注意不到的都不可能是你的
“因为‘永远在线’,因为一个约100平方厘米大小的屏幕,绝大多数人竟然把最宝贵的东西拱手相让,且不图回报——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占人口比例之高,都无法不令人毛骨悚然。
不知不觉间,人们失去的是自己的整个生活——可竟然对此毫不在意。电视剧《行尸走肉》,在我看来更像现实纪录片,而不是幻想故事。把自己的注意力像倒垃圾一样扔掉,连走路都要低头看手机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外形虽不像僵尸那么恐怖,但若是看穿了,至少在我眼里,他们比僵尸更惊悚。”
如果恐惧能让人尽快改变行为的话,那李笑来这段话也真是够恐怖的了。他真是相当敢说。
“多巴胺能系统被劫持,不是随着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才有的。历史上,电视的崛起、数字媒体的崛起、社交网络的崛起、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带来的事一浪高过一浪的多巴胺能系统劫持潮。它们可怕的地方在于比黄赌毒更加隐蔽,人们对其的认知更加肤浅甚至干脆无知,因而全无防备。”
想到我高中时对电视的沉迷,刚毕业时对天涯八卦的沉迷,前些年对淘宝直播的沉迷,可不就是被劫持了么。却只想待在快乐的漩涡中不想自拔,希望永远这样快乐下去。但是怎么可能,早点清醒,早点过前进的人生。
说到如何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李笑来说:“这压根儿就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是你作为父母,与孩子所面对的整个世界的斗争——外部有大财团只是的大公司生产这种抢夺注意力的设备,还有大量公司设计相应的软件在这个设备上抢夺用户的注意力。孩子有什么能力赢得这场争斗呢?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辨别能力都没有——因为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也皮层尚未发育完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注意力上的贫富差距
“对学习、对进步来说,注意时长低于20分钟等于毫无意义——做任何有意义的思考,有意义的练习,有意义的实践,有意义的复盘和改进,都需要20分钟或更长(甚至长得多)的注意时长。
‘一个人能不能跑很久跑很远’展现体力(至少是耐力)一样,‘一个人能不能极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展现的是脑力(同样至少是耐力)。”
所以我经常跟孩子说,学习不光是学到知识,更是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只要能保持专注,那么将来什么知识都能学会,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学习的效果=时间X效率。你记忆力没有别人好,记单词记生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那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来提高效率,来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等到了高年级,功课压力变重,这时大家时间都有限,专注力强的效率更高,就可以赶超了。专注力就像肌肉一样,不断练习,会越来越强的。首先要有努力提高专注力的意识。
用自己的话,对自己讲很多遍
“你如果参加过读书会,会有更切身的观察和体会。真正把书读进去的,只有上台分享的那个人。其他人也就一听,大概率会沦为耳旁风。有时候人们会轮番上台,那么,那些在台上分享过某些片段的人,对那些片段不仅印象更深,而且被那些片段影响得更深。这是同样的道理。
换言之,短时间内足量重复地向自己复述重要的道理,甚至多角度反复尝试,是真正改变自己的最有效方式,因为你已经用了天下最‘狠’的手段:给自己洗脑。
复述本应是天下所有语文课最重要的训练项目,甚至在我看来,复述应该是唯一重点训练的项目。遗憾的是,从未如此。原因很简单:僧多粥少——学生多。课堂时间少。背诵可以集体背,复述只能一个个来,遇到个别胡说八道的,还得登上好久才能分辨出来。所以复述训练虽然重要,也被很多语文老师认为重要,可实际上就是没办法在课堂上实施,所以一直被事实上忽略,以致绝大多数在接受多年教育之后复述能力依然为零。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为人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重生机会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有了人生第一个复述对象。但只有其中的少数人会反应过来‘语文不好真吃亏’,不仅自己吃亏,还连累后代一起吃亏。”
其实,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当我们向孩子解答他们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当让孩子复述当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或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分享的时候,都是锻炼各自的复述和表达能力。当不能够清晰表达的时候,就说明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以学习的方式工作
“首先,我的建议是以学习的方式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无论给谁做事,都是为了学习。做事的目标和结果都是学习。以学习效果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在不知不觉间调整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顺序——无论如何,都是学习第一。
其次,也是我走到哪儿都宣传的一个观念,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为自己做事——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不仅仅是我认为,我也会这样教我们家的孩子。
为他人做事是不值得的。人只有坚持主体性,而非客体化(把自己当工具人),才能过好这一生,才不会浪费这宝贵的生命。
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做很久,甚至一辈子。某件事做得足够久之后,长期持续真正的专注,不仅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脑力的各个方面——注意力、注意时长、意志力、自控能力等——更为关键的是,你会越来越有余力注意到很多自己之前压根儿就来不及、没能力注意到的细节,你的注意时长和深度也会不断延展,到最好,你就会像我一样反复体会到天分、智商、聪明、机会什么的,在长期持续真正的专注面前什么都不是。”
现在在脑海里蹦出想要做一辈子的事情,就是值得做的事情。若没有,就去找到它,你会无比幸福。
夏里LL 评论 专注的真相 2025-03-05 23:55:04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5451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