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分类 / 0浏览

懂了均值回归,就知道怎样过好这一生

图片

如果有人问我,股票投资中,有没有一个亘古不变、颠扑不破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能在牛市的激情四射中挤出一丝冷静思考的余地,又能在熊市的满目疮痍里留存些许卷土重来的火种?

我想我的答案是:均值回归。

01
2015年以前,NBA联盟中有一个似乎不成文的规律:靠投篮赢不了总冠军。斯蒂芬·库里[1]凭借其精准的远距离投篮将其打破。不过即便是手感发烫的时候闭着眼睛都能投进去的库里,也曾经有连续14次“打铁”的生涯最差记录。40%左右的三分球命中率,便是库里所创下的美职联最好记录之一。
在刷题考试是常态的高三,如果一个同学在10次模拟考试中最好成绩是年级第一,最差是年级三十,那么这个同学最后的高考成绩排名大概率是在年级十五左右。
不管是在大洋彼岸的篮球赛场还是近在咫尺的高考考堂,最终结果大多遵循着均值回归的逻辑。
《道德经》中有这么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的,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其实这里面说的就是自然界的“均值回归”的法则。
可以这样来理解均值回归:世间万物都在围绕着一个均值起起落落,不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偏离正常值的状态中。就好像钟摆,不管摆向哪一个极端,最终都会朝着中点回落,而且离开中点越远,走向两端的速度越慢回到中点的势能越足;越是靠近中点,速度越快但势能随之回落。
均值回归是在一种在自然的、平衡的竞争环境中,不会因为地域、时间、事件而改变的存在。万物最终都将回归于其长期的均值。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是均值回归,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也是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其必然性。这个特点是与其定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世间万物无一可以脱离这个规律而运行。第二个特点是不对称性。有一句谚语叫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得病的时候快而猛,但病愈却要花很久。骨折是一瞬间的事,但“伤筋动骨却要100天”。
而这一个特点也说明,均值回归并非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02
如今,“均值回归”理论最常用的使用场景就是在金融领域特别是在投资世界。事实上,均值回归的概念便是来自于投资:所谓均值回归,是指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
因为股票的价格会以它的均线为中心进行波动的,当价格由于波动而偏离均线时,它将调整并重新归于均线。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股价总是会走出这样的趋势:涨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下跌;跌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上升。
均值回归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在于对回报率的解释上,即回报率最终也会走向均值回归。一只处于正常管理状态的基金,或者像沪深300这样的宽基指数,前一年达到了30%的收益到了下一年也许就是-10%。年化20%收益的“股神”巴菲特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业绩翻倍的冠军基第二年大概率会铩羽而归,都是一个道理。
高善文[2]说:经济数据通常具有一定的惯性和趋势,但经济的自平衡力量又约束一种趋势最终走向反面,所以预测活动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顺应趋势,一个是均值回归。顺应趋势本质上是坚持站在拐点的右侧,均值回归要考虑站在拐点的左侧。
如果说趋势跟踪的关注点是未来能否沿着惯性继续运行,那么均值回归则是赌趋势的反转。逆向投资策略本质上就是均值回归理论的应用。
需要看到的是,均值回归理论不能解决的或者说不能预测的是回归的时间间隔。从某一价位回归到均值也许需要一周,也可能耗时一年,“随机漫步”的特征非常明显。A股有“牛短熊长”的说法,背后就是均值回归周期的不同所导致的牛熊市长短时间不同。但无法说清楚的是,到底需要多久才能走过一轮牛熊——过去10年,一轮牛熊周期是6年,但现在走完一轮牛熊可能只需要3年。
同样,不仅回归的速度不可能一样,回归的幅度也不可能一样。上涨20%不会对应着下跌20%,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高度的随机性。那些对称的均值回归只不过是偶然现象的不正常表现,这一点已毋庸置疑。

图片

(图:均值回归)

03
虽说均值回归的幅度和速度都无法准确量化,但可以明晰的一点是,就好像钟摆远离中点向两侧摆动一样,股票价格在脱离合理股价偏移时,同样会受到一股内在的“向心力”的作用,偏离越多向心力越大,破坏原有运动趋势的动能越大,直到拐点出现。
在股票投资中,我们经常说的“超跌反弹”、“超涨回调”即是如此。所以尝试通过寻找偏离“均值”、但有强烈的意愿向均值反转的股票然后等待其价格回归的策略也就应运而生。均值回归策略,本质上就是利用过度反应,并假设价格将回到长期的平均水平。
难点在于两点:第一,拐点的判断;第二,真实价格即其“均值”的判断。
真实价格也就是价值的分析,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有很多估值的衡量方法,在此不做描述;我们来说一下拐点这一可能更多属于感性维度的认知。。
一种情况是,当股价在一段时间持续走高但突然回落,获利盘可能为了锁定收益提前卖出,追高盘担心被套也会止损离场。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上涨趋势打破拐点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股价经过一段时间阴跌后突然上演非理性的大跌,类似于2015年,价值被抛诸脑后恐慌盘占据主导。但当卖无可卖或价格明显低于价格时,抄底者跃跃欲试,下跌趋势的拐点也可能来临。
利用均值回归策略获利并非一本万利,特别是在单边趋势行情中,这种策略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由于价格偏离均值通常不会提供大量的空间,均值回归策略具有较低的回报风险比——这一点与趋势交易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震荡市的短期投资中,利用均值回归策略交易还要求交易员能够比趋势交易更为精准的入场,需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变化。
同样,均值回归策略更需要你有一颗“大心脏”。

04
小到投资,大到自然界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均值回归无时不在,无处不彰。
均值是什么?在投资中,均值是价值的代名词;对于我们每个人,均值就是本质,就是最真实的自我。
拿到什么成绩、赚了多少钱、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这都是均值的体现。
查理·芒格说过:“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
既然均值就是自我,那是否可以利用均值回归思想为我所用?让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投资因此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是提高均值。既然均值是本质,均值回归又无处不在,何不尽可能让自己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在有限空间内获得最大的成长,将本我的均值数值提高至尽可能的高。那么无论朝着哪个方向的回归,都是高水平的本我。
投资更是如此。如果说投资标的本身的价值在下降,无论均值怎么回归也会跟随下降。长期上涨的品种均值回归,才是正确的实现路径。
第二是保持平衡。均值回归的对立面是“均值回避”,即朝向单一方向的、幅度和力度均不小的趋势,而且这种“均值回避”还是随机的,你不知道时间会持续多久,对你的本金有多少影响,那么通过均衡来进行对均值回避的对冲,即便是处于单边强势行情,也不会丢盔弃甲。
第三,抓住反弹。看均值回归曲线不难发现,越是偏离本质(价值)向心力的动能越大,在股市最低谷、投资情绪最悲观的时候,却往往对应着最大的反弹动能。尽可能多、尽可能久地抓住这类反弹机会,实现投资“大超车”。
最好的投资,事后来看,一定都是在做出决策时感到不舒服的投资。当一笔投资令人“舒服”时,说明市场向好太久、我们入场太迟了。
用“均值回归”来投资并对待人生,你会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文/aeven,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1]斯蒂芬•库里,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2022年2月当选全明星正赛MVP。 

[2]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aeven 相聚资本 2022年03月11日 15:00
https://mp.weixin.qq.com/s/THrnZsLp3v7v-98KW3jtKQ

0

  1. This post has no comment ye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